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溪村书斋

标题包含
宿溪村书斋
故人能下榻,为喜客相过。 不住夜泉滴,常疑春雨多。 风来琴自响,冰合砚难磨。 明日还分袂,覊吟谁共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所以能够有老朋友光临,让我非常高兴和欢喜。 虽然没有彻夜畅聊,但就像常常在春天里感受细雨一样美好。 风来了,我的琴自己就会响起;冰封住了,研磨砚台就变得更加困难。 明天又要分别了,在这羁旅之中,谁会与我一起吟咏诗篇呢?
去完善
释义
1. 故人之子:旧时指与作者有交情的人的儿子。这里指作者的友人。 2. 下榻:本指住宿,这里借指欢迎客人来访。 3. 为喜:因为高兴。 4. 夜泉滴:形容夜晚泉水的声音。 5. 常疑春雨多:经常怀疑春雨是否下得过多。 6. 自响:自己发出声响。 7. 冰合:冰块结合在一起。 8. 难磨:难以研磨。 9. 分袂:分别。 10. 羇吟:离家在外的吟咏。 11. 谁共哦:有谁和我一起吟咏。
去完善
赏析
《宿溪村书斋》是南宋诗人赵希迈的一首描绘自己旅居环境的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书斋内外环境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首联“故人能下榻,为喜客相过”,表达了作者与朋友间深厚的感情。诗人以“故人”称呼朋友,表达了对这位朋友深切的思念之情。“下榻”一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意为邀请客人留宿,这里表示热情好客的主人对友人的欢迎。这种真诚的友谊在现实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 颔联“不住夜泉滴,常疑春雨多”,描述了夜晚书斋外静谧的景象。泉水叮咚作响,如春雨绵绵不绝,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这种静谧的夜晚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纷扰。 颈联“风来琴自响,冰合砚难磨”,则从室内景象进一步丰富了诗的内涵。诗人以风来自喻,暗示自己才华横溢,而“冰合砚难磨”则是对岁月蹉跎、时光流逝的感慨。这两句既展示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又表达了他对年华逝去的无奈与伤感。 尾联“明日还分袂,羇吟谁共哦”,点明了诗的主题——离别。诗人在这里用“分袂”一词,形象地刻画了即将离别的情景。最后一句则传达了诗人对于今后漂泊不定的生活的惆怅之情。整首诗通过对书斋景色的描绘,巧妙地传达出了诗人在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情感变化,展现了其深厚的诗词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溪村书斋》是南宋诗人赵希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乡村书斋过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恶。从诗中的“溪声”“山色”等词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宋与金朝的对峙阶段,战乱频仍,民生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山水田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赵希迈(生卒年不详),字端行,号西塘,浙江义乌人。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后因战乱辗转流离,曾任国子正、太学博士等职。赵希迈的诗才横溢,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他的作品大多描绘了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和思想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