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湖夜归
渡湖归古县,一望水程赊。
月正帆无影,风横浪有花。
寒更知戍屋,野火是渔家。
拟待春洲暖,重来采荻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乘船穿越湖面回到古老的县城,一眼望去江水辽阔无边。
明月当空,船帆却不见踪影;风吹过,掀起浪花如花朵般绽放。
寒冷的长夜中,守夜的士兵在戍楼上守护家国;荒郊野外,点点渔火闪烁,那是渔民的家。
想等到春天的江洲回暖时,再来这里采摘新鲜的芦苇嫩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昆湖:即浙江杭州的西湖。
2. 古县:指位于西湖边的历史悠久的县城,此处应指临安(今杭州)。
3. 水程赊:指水路遥远。赊,长,远。
4. 月正帆无影:指月亮升起时船帆在水面上投下的倒影消失。
5. 风横浪有花:形容风吹过水面产生的浪花。
6. 寒更:寒冷的夜晚。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7. 戍屋:守边的房屋,此处可能指巡逻的士兵营房。
8. 野火是渔家:远处闪烁的火光被认为是渔民家的灯火。
9. 春洲:春天的陆地。
10. 荻芽:荻草的新芽,荻是一种水生植物。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舟行昆湖夜晚的诗。诗人在渡过湖面,回到古老县城的途中,欣赏了水中倒映的月亮、狂风掀起波浪的美景。诗人用“月正帆无影”表达了水面波光粼粼的美景,而“风横浪有花”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画面。
同时,诗人还观察到了夜晚的寒冷和渔家的点点灯光。这使他期待着春天来临时,再次来到这片湖区采摘荻草的嫩芽。这首诗既描绘了昆湖美丽的夜景,又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憧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昆湖夜归》是南宋诗人赵希迈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夜景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在这段时间里,赵希迈在临安担任官职,负责地方行政事务。他闲暇时喜欢在江南地区游历,观察民间生活,体验自然风光。
赵希迈所处的时代,南宋正处于繁荣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许多富饶的城市和乡村星罗棋布。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崇尚自然,喜欢描绘宁静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赵希迈作为一位热爱自然的诗人,在他的笔下,江南水乡的夜景显得格外迷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