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
坐久香销篆,更长烛屡花。
一轮观浴兔,两部听鸣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时间坐着香味渐渐消散,时间更长了蜡烛的芯也燃烧了多次。夜晚时分观看着天上的满月,听到远处传来的蛙声一片。
去完善
释义
1. 香销篆:香指香料;销是消失;篆字指的是香炉中燃尽的香料形成的形状如同篆书的烟尘。整句话意思是坐了很久,香炉中的香料已经燃烧殆尽。
2. 烛屡花:蜡烛多次燃烧后烧焦的样子。整句话意思是在夜深的时候,更声不断,蜡烛多次燃烧形成烧焦的痕迹。
3. 观浴兔:观是观察;浴指月亮的阴影部分;兔代指月亮。这句话表示作者观察月球的阴暗面。
4. 两部听鸣蛙:两部是指古时的更夫报时的方式为敲击两座更楼。鸣蛙即青蛙叫。这句话表示作者在聆听更夫报时的声音和周围的蛙鸣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夜静坐时的所见所闻。首句“坐久香销篆”,以“香销篆”暗示时间的流逝,表示诗人已静坐多时。次句“更长烛屡花”,描述了烛火在长夜里逐渐燃尽的过程,象征时光的推移。
接着的“一轮观浴兔”和“两部听鸣蛙”,分别通过观察月景和聆听青蛙叫声展现夜晚的景象。前者以“浴兔”(洗月亮)来比喻月光,形象地表达了月亮在夜空中闪耀的光辉;后者则通过“鸣蛙”的叫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夜间活跃的生物,从而展现了夜间环境的生机与活力。
综上,整首诗从时间、空间和声音等多个角度呈现了深夜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静观其变的宁静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半夜》是南宋诗人赵汝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述深夜孤独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赵汝鐩生活在南宋晚期,这个时期正是金兵南侵、宋室南渡的时期。他在仕途中屡遭挫折,曾一度被贬谪到边远地区。这些人生际遇使他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也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他在这首诗中以深夜独坐的情景为背景,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的谴责。
在这个时代,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政治腐败,军事虚弱。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侵,攻占了南宋的许多领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战乱之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汝鐩作为一名有良知的诗人,以诗歌为武器,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