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江上书怀寄希昼

标题包含
江上书怀寄希昼
扁舟宿江上,脉脉兴何穷。 吴楚十年客,蒹葭一夜风。 东林秋信断,南越石房空。 向此都忘寐,君应与我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船在江面停泊,心中涌起无尽的思绪。 漂泊在江南水乡已有十年之久,仿佛一夜之间就经历了萧瑟的风霜。 东林寺的音信已断绝,南越的石房也已荒废。 此刻的我夜不能寐,想必你也和我有相同的感受吧。
去完善
释义
扁舟:小船。扁,小。舟,船。 宿:停泊。 脉脉:默默地。形容沉思的样子。 兴:兴趣,兴致。 吴楚:吴地和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蒹葭:一种水生植物,即芦荻。蒹,没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 东林: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麓。这里代指庐山。 秋信:秋天来临的信息。 南越:古代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这里代指广东等地。 石房:指石洞或石室。这里代指佛教修行的地方。 都忘寐:完全忘记睡觉。都,全部。寐,睡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释文兆在江上的舟中抒发思友之情和人生感慨之作。“扁舟宿江上,脉脉兴何穷。”两句点明了诗人当前的处境——孤独地停泊在江上的小舟之中,心中涌起无尽的思绪。接着,“吴楚十年客,蒹葭一夜风。”描绘了诗人在江南、湖广等地漂泊已逾十年的生涯,宛如一晚上的狂风掠过蒹葭苍苍的水边,形象而生动。“东林秋信断,南越石房空。”则意味着远方的朋友或无法传递音信,或者已经离世的哀伤。最后,“向此都忘寐,君应与我同。”诗人想象着自己的朋友同样在失眠,思念着对方,加强了诗人表达的感情的深度。整首诗情景交融,含蓄深沉,耐人寻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江上书怀寄希昼》是唐代诗人释文兆所作,创作于晚唐时期,具体时间难以确定。诗人在江南一带云游,体验江畔风光时,触景生情,将情感寄托在诗歌之中。 晚唐时期,历经战乱、动乱之后的唐朝社会趋于稳定,但仍然伴随着各种问题。政治腐败、百姓疾苦等困扰着国家的发展。释文兆作为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以其独特的视角观察并体验着时代的沧桑巨变。他在江畔生活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这也成为了他创作这首诗的重要动机。 另一方面,晚唐时期佛教文化逐渐走向世俗化,僧人们不再局限于寺庙生活,而是开始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因此,释文兆作为这一时期的僧人代表,其诗歌作品不仅具有宗教意味,还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这种思想倾向使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令人深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