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圃
远与村桥接,深春积雨时。
兰芳人未采,花发蝶先知。
草密封闲径,林疏露短篱。
别来锄久废,身老恨归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远地连接着村庄的桥梁,在深春的雨季里积累着雨水。
兰花盛开却无人采摘,花儿绽放蝴蝶却早已知晓。
青草覆盖了宁静的小径,树林稀疏露出了短小的篱笆。
自从分别以后很久没有再锄地,身体已经衰老只恨回归得晚了些。
去完善
释义
1. 村桥:乡村的桥梁。
2. 深春:暮春时节。
3. 积雨:连日的阴雨。
4. 兰芳:兰花的花香。
5. 人未采:人们还没有采摘。
6. 花发:花开。
7. 蝶先知:蝴蝶能先感知到花开。
8. 草密:杂草丛生。
9. 封闲径:封闭了悠闲的小路。
10. 林疏:树林稀疏。
11. 露短篱:露出矮小的篱笆。
12. 别来:分别以来。
13. 锄久废:荒废已久的农活。
14. 恨归迟:遗憾回家太晚。
去完善
赏析
《幽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传达了内心的感慨和怀乡之情。诗歌从远处的村桥开始,以积雨中的幽圃为背景,展现了春天来临时的自然美景。兰花盛开,却无人采摘;花儿怒放,蝴蝶仿佛先知先觉般纷至沓来。杂草掩盖了小径,树林稀疏处露出了矮篱笆。诗人在此回忆起了当年亲手开辟这片幽圃的时光,如今由于长久远离,锄头早已废弃,自己也已经年老体衰,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自由自在地归隐田园。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又抒发了诗人对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无奈与惋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幽圃》是南宋诗人释文兆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1160年至1189年间,正值南宋时期,金兵南下,战事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这一时期,文人墨客多寄情于山水田园之间,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释文兆作为一位僧人,其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后入空门,成为了一名僧人。在寺院的生活中,他勤学不倦,逐渐崭露头角。然而,南宋时期的战乱使得他的生活充满艰辛。
在这一特殊时期,释文兆创作了这首《幽圃》。诗中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田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的坚韧意志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人生际遇,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