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西山精舍
西山乘兴宿,静称寂寥心。
一径杉松老,三更雨雪深。
草堂僧语息,云阁磬声沈。
未遂长栖此,双峰晓待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西山上随意留宿,安静得恰如其分地抚慰我寂寞的心。一条小径旁的杉树和松树显得苍老而沉稳,深夜里下起了大雪,雨声渐远,更显幽静。在这草屋中与僧人闲聊,仿佛万物都归于宁静,只听见白云上的寺庙传出阵阵磬音。真想在此长居啊,等待明天清晨登上双峰寻找新的风景。
去完善
释义
1. 西山:中国有多处著名的“西山”,如北京西山、南京西山等。这里具体指哪个地区的西山无法确定。
2. 精舍:此处指的是佛教修行者的住所。
3. 静称寂寥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西山精舍的宁静正适合我寂寥的心情。其中“称”是适合的意思。
4. 一径:一条小路。
5. 杉松:杉树和松树,这里用作名词,指代这两种树木。
6. 三更: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三更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半夜十一时至凌晨一时左右。
7. 雪:这里是指雪花。
8. 雨:这里是指雨水。
9. 草堂:这里是说僧人的住处,因为佛教认为人生无常,所以住所多被称为草堂。
10. 僧语息:僧人的话语停止。
11. 云阁:僧舍的名称。
12. 磬声沈:磬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声音沉重。这句话是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从僧舍传来了深沉的磬声。
13. 未遂长栖此:这句话是说未能实现长久地在这里居住。
14. 双峰:两座山峰。
15. 晓待寻:等到天亮再去寻找。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游历西山精舍并在此留宿的诗。诗人借景抒情,以清幽的自然景观映衬出自己宁静致远的内心世界。
首联写西山之胜、住宿之宁。“西山乘兴宿”描述了诗人在兴致盎然之中来到西山,选择在此处过夜。“静称寂寥心”则表现诗人被西山的寂静所感染,使他的内心也变得恬静而闲适。
颔联写西山夜景,意境深远。“一径杉松老,三更雨雪深。”诗人通过描绘苍劲的松树和漫天的雨雪,营造出一种萧瑟而悠远的氛围。
颈联写宿寺与僧人的交流。“草堂僧语息,云阁磬声沈。”在草堂中,诗人和僧人交流心声,谈论佛法;而在云阁之上,磬声深沉悠扬,给人带来心灵的慰藉。
尾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未遂长栖此,双峰晓待寻。”诗人虽然未能实现长久居住于此的愿望,但他仍期待在清晨时分去寻觅那双耸立的峰峦。这首诗以浓厚的禅意和深情打动人心,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