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河分岗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
不是师兄偷古句,古人诗句犯师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司空曙笔下的江河分界线犹如自然规划般壮观,而刘长卿描绘的春天则如燃烧的痕迹般生动。这并不是前辈们抄袭了我们的诗歌,而是我们在无意中仿效了古人的诗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河分岗势:河,指黄河;分,分流;岗势,山岗地势。这里指的是黄河分流的山岗地势。
2. 司空曙:唐朝诗人,与刘长卿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3. 春入烧痕:春天来临,火烧过的痕迹逐渐消退。
4. 刘长卿:唐朝诗人,字文房,世称刘随州。
5. 师兄:这里指的是诗作者自己的同门师兄弟。
6. 古句:古人的诗句。
7. 犯:抄袭,模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诗一首》,是一首具有浓厚文人墨客风格的五言诗。在首句“河分岗势司空曙”中,诗人以“河分岗势”来形容司空曙的形象,意味着他的才情横溢,如同河水般源源不绝地流淌。而“春入烧痕刘长卿”则通过描绘春天与烧痕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刘长卿深沉的爱慕之情。这两句紧密相扣,共同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画面。
第三句“不是师兄偷古句”是对前两句的回应,强调了这两位诗人并非抄袭古人的作品,而是通过自己的才情和创意,将古人的诗句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最后一句“古人诗句犯师兄”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古代诗句的敬意,同时也暗示了这些诗句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全诗通过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浓厚的文学韵味。同时,诗人通过对司空曙和刘长卿的赞美,表达了对他们卓越才华的敬仰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既展示了诗人的才情,也传达了他对古代诗句的热爱与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诗一首》是唐代诗人释文兆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618-907年)时期,具体年代不详。在那个时候,中国的文化繁荣发展,诗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
释文兆是一位著名的僧人诗人,他在年轻时候就进入了佛门,开始了僧侣生活。他一生都在追求佛法的真理,并努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感悟。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当时的许多文人墨客都有交流,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技巧和人生哲理。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诗歌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和喜爱。许多文人和僧侣都积极参与到诗歌创作中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诗歌时代之一。
释文兆在这首诗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作为一名僧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