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用夫栽小松
移来未换叶,已胜在空山。静对心标直,遥吟境助闲。
影侵残雪际,声透小窗间。即耸凌空干,翛翛岂易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搬过来还没换叶子,就已经胜过在空旷的山中。静静地面对笔直的心标,远远地吟诵境况助人闲逸。
树影侵入残雪的边缘,声音透过小小的窗户。立刻耸起高高的树干,高高在上岂是容易攀登的。
去完善
释义
《和李用夫栽小松》是唐代诗人项斯的五言律诗。下面是该诗的词句注释:
1. 李用夫:指与作者有交往的李姓文人墨客,因年代久远,具体身份已难以考证。
2. 栽小松:描述栽种一棵小松树的场景。
3. 移来未换叶:意为这棵小松被移植过来时还没有更换新的叶子。
4. 已胜在空山:意指这棵小松虽然初生,但已经胜过生长在荒山野岭的树木了。
5. 心标直:指小松树干笔直,象征着正直的品质。
6. 境助闲:形容环境因小松的存在而显得更清幽宁静。
7. 影侵残雪际:表示小松的树影投射在尚未消融的积雪上。
8. 声透小窗间:指风吹过小松发出的声响穿透窗户传入室内。
9. 即耸凌空干:描绘小松茁壮成长,很快就变得高耸入云的景象。
10. 翛翛:读音为xiāo xiāo,意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11. 岂易攀:表明要想攀登这样的小松并非易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和李用夫栽小松”,描述了诗人对小松的观察和欣赏。首联描绘了小松从别处移植而来,尚未更换新叶,但已在山中成为亮点。诗人通过对比小松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突出了其独特的美。
颔联则将视角转向内心世界,诗人在与小松的互动中,感受到心灵的宁静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颈联进一步拓展,通过小松的身影映在残雪之上,以及松涛穿透小窗的细节,展现了小松顽强的生命力和诗人的敏锐洞察力。
尾联则以一句反问提出观点:即使是高耸入云的小松,要想攀登也并非易事。作者以此象征寓意人生理想的高度,表达出追求成功的艰难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小松的独特见解和无限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李用夫栽小松》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世纪初,即唐朝的中晚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严重,诗歌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项斯作为一位民间诗人,他的人生际遇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他的诗歌作品来看,他生活在一个社会地位较低的阶层,可能是一名书生或农民。他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方面,唐朝中晚期是一个社会动荡、经济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人墨客有了更多的晋升机会,同时也促进了诗歌艺术的繁荣。然而,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政治腐败加剧,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失去了施展抱负的机会,纷纷投身诗歌创作,抒发心中的不平。这种时代氛围对项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