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
溪翁生计独熙然,新买南邻舴艋船。
日载鸬鹚三十尾,鱼为租入水为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溪边的老人独自生活得愉快,最近刚刚在南边买了一艘小船。
每天带着30只鸬鹚去捕鱼,鱼是他唯一的收入,仿佛他的土地就是这片水域。
去完善
释义
【溪上】地名,具体指溪上的某处;
【溪翁】在溪边生活的人,指代这位诗人;
【生计独熙然】形容一个人生活得自在愉快的样子;
【新买南邻舴艋船】这里指的是新买了渔船;
【日载鸬鹚三十尾】每天带着鸬鹚去捕鱼;
【鱼为租入水为田】用捕鱼的收益作为租金,把水分成田地来耕种。
去完善
赏析
《溪上》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词,通过对溪翁生活场景的刻画,展现了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生活风貌。诗中的“溪翁生计独熙然”一句,描述了溪翁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而“新买南邻舴艋船”则表现了他为了捕鱼而购买小船的场景。紧接着的“日载鸬鹚三十尾”则是描述溪翁每天带着鸬鹚捕鱼的情景,最后一句“鱼为租入水为田”则揭示了溪翁通过捕鱼来换取生活所需物资的实际情况。整首诗以朴素的笔触,生动地呈现了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画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溪上》是唐代诗人孙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乡间小溪边宁静、自然的景象。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时期(712年-756年)。
在这个时期,孙岩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曾在宫廷担任官员,受到皇帝的赏识,但因正直清廉的品行而被贬为地方官。在担任地方官期间,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体会到官场上的虚伪和腐败。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对乡村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
在孙岩所处的时代,唐朝正处于繁荣时期,经济、文化和科技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封建官僚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孙岩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对此深感忧虑。因此,他的诗歌作品往往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综上所述,《溪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包含了孙岩的人生经历、所处时代的背景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使他成为了一位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