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斋
环中风物有谁争,即日诗情取次生。
云倦竟依簷际宿,雉驯时下竹根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周遭的自然景色无人争夺,当下的诗意情怀悄然滋生。
云朵疲惫时倚靠屋檐而止,雉鸡被驯化后会从竹林中行走而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环中:环,环绕;环中,指四面八方之中。这里可能代指作者所在的环境或地方。
2. 风物:风,风景;物,事物。合起来,指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
3. 取次:随意,不拘束。
4. 云倦:指云朵在天空中疲倦,可能是形容云彩的形状或变化。
5. 簷际:簷,屋檐;際,边际。这里可能指屋顶或者房屋的边缘。
6. 雉驯:雉,野鸡;驯,驯化。这句话描述了野鸡在人类环境中变得温顺的情状。
7. 竹根行:竹根,竹子的根部;行,行走。这句可能描绘了野鸡在下竹根的地方行走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身处自然环境的愉悦心情,表现出对周围景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在诗中,“环中风物”暗示了美好的自然景观,而“即日诗情”则表达了诗人立刻投入写作的冲动,展现出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才华。此外,诗中的“云倦竟依簷际宿,雉驯时下竹根行”更是生动的描绘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和文学的热爱,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寓斋》是宋代诗人孙岩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时期(1067年-1085年),此时正值北宋中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
孙岩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歌创作。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这使他的人生充满了波折。在《寓斋》中,孙岩表达了他的怀才不遇和对官场的失望之情。
在宋代,科举制度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成为士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科举考试的竞争激烈,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往往难以脱颖而出,这使得他们倍感失落和无奈。孙岩正是这些文人中的一个代表。
《寓斋》这首诗以寓斋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感慨。诗中描绘了寓斋的清幽环境,以及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寓斋的描绘,孙岩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恶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传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如烟的感慨。
总的来说,《寓斋》这首古诗反映了北宋中期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