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京兄赋苹花
一春观物眼,红紫厌缤纷。
此水浮明玉,何人翦白云。
惠风游汉女,吉日礼湘君。
地僻应无是,留花混藻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里看事物太多眼睛都看花了,红的紫的都让人眼花缭乱。
这河水如明亮的玉一样,是谁把白云剪裁成了这幅景象?
和煦的微风好似带着汉女出游,吉祥的日子像是在向湘君行礼。
这里太偏远了,应该没有这样美丽的景色,我只好把美丽的花儿当成水草和芹菜来欣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苹花:即白蘋花,一种水生植物,也可指萍水相逢。
2. 元京兄:未详。
3. 观物眼:观察事物的眼睛,形容眼界开阔。
4. 红紫:红花和紫花,这里泛指各种颜色的花朵。
5. 厌:厌倦。
6. 缤纷:繁盛而杂乱。
7. 此水:此处的水,指代水域环境。
8. 浮明玉:比喻水中白蘋的花朵。
9. 何人:谁。
10. 翦:剪裁。
11. 白云:白色的云彩,这里借指白蘋的花。
12. 惠风:和风,春风。
13. 汉女:汉代的妇女,这里指汉代皇宫里的女子。
14. 吉日:吉祥的日子。
15. 湘君:传说中的湘水之神,这里指屈原笔下的湘夫人。
16. 地僻:地方偏僻。
17. 无是:没有这回事。
18. 留花:留住花朵。
19. 混藻芹:与水草混合在一起。
去完善
赏析
《和元京兄赋苹花》是一首描绘春天的诗。诗人以“一春观物眼,红紫厌缤纷”开篇,表达了自己在春天里观察万物时,对纷繁色彩感到厌倦的心情。紧接着,诗人用“此水浮明玉,何人翦白云”描绘了春天河水清澈、天空晴朗的美景。而后,“惠风游汉女,吉日礼湘君”两句则以神话人物为象征,表达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最后,诗人以“地僻应无是,留花混藻芹”收尾,说明尽管身处偏远之地,仍然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留下了美丽的苹花与周围的植物相互映衬。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元京兄赋苹花》是南宋诗人孙岩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的公元1215年左右。在这一年,诗人孙岩正担任着福建提举茶事的官职,负责监督和管理福建一带的茶政事务。
在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战事频繁,北方大片领土沦陷,南宋朝廷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争论不休。在这样的背景下,孙岩作为一名爱国士人,忧国忧民,希望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此外,福建地区盛产茶叶,尤以武夷山所产的龙团茶最为著名。孙岩任职期间,着力整顿茶政,提高茶叶品质,使武夷山茶名扬四海,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南宋国库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际遇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