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过石潭上时吴义夫同行欣然谓予曰诗境甚佳今日再过有作将寄义夫
长潭有令姿,山绿纳空洞。
轩轩吴武陵,曾此接飞鞚。
殷勤顾我笑,诗材不胜用。
重来春事深,物采尤错综。
褚小强怀大,秀异肯受控。
沈吟日已昃,十彀才一中。
故人抱才藻,众象入嘲弄。
即今温水馆,匡坐教弦诵。
嗟哉实前语,束苇代杗栋。
明当寄东风,烟水发清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长的水潭有着迷人的风姿,青山绿树之间透露出深邃的气息。阳光照耀着这片大地,一切显得如此静谧。我想起了那英俊潇洒的诗人吴武陵,他曾在这里停下脚步,关注周围的美景,激发他的诗歌灵感。他看到我时,热情地对我笑了笑,仿佛觉得这里的诗意盎然,难以名状。
再次来到这里,春天的气息已经深入每个角落,色彩斑斓的花草树木似乎都在交错呼应。翠鸟翱翔在蓝天之上,它们和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面对这样的美景,我的心情也愉快起来。我一直思考着,努力寻找恰当的词汇来表达内心的感受。然而,日已西斜,我才写了十个字,实在不能说是满意之作。
回想那些才华横溢的故友,他们曾经嘲笑我这颗雄心壮志,或许他们认为,我只是把自己束缚在虚无的文字中。而今,我在这个宁静的书院里,坐看人来人往,聆听古乐的旋律。我知道,曾经的豪言壮语已经成为遥远的回忆,现在的我只愿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静静地度过每一天。
时光荏苒,岁月如梦。只愿这温暖的春日能将我们心中的向往化作美丽的梦想,在烟雨蒙蒙的水乡实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石潭:地点名。
2. 吴义夫:人名,与作者一同游历的人。
3. 武陵:此处指吴武陵,字表史。
4. 长潭:这里指的是湖南洞庭湖一带。
5. 令姿:美好的姿态。
6. 空洞:形容石潭之深奥。
7. 轩轩:风度翩翩的样子。
8. 飞鞚:骑马疾驰。
9. 诗材:写诗的素材。
10. 春事深:春天的景物丰富多彩。
11. 物采:指各种美丽的景物。
12. 错综:交织复杂。
13. 褚小强怀大:比喻竹子虽纤细但内蕴坚韧。
14. 秀异:指竹子挺拔出众。
15. 受控:承受外力影响。
16. 沈吟:深思熟虑。
17. 日已昃:太阳将要落山。
18. 十彀才一中:多次尝试仅成功一次。
19. 故人:指吴义夫。
20. 才藻:才华横溢。
21. 众象:诸多形象事物。
22. 嘲弄:嬉戏戏谑。
23. 温水馆:某处地名或建筑名称。
24. 匡坐:端正坐姿。
25. 弦诵:弹奏音乐吟唱诗歌。
26. 嗟哉:表示叹息。
27. 前语:之前的承诺。
28. 束苇代杗栋:以芦苇代替屋梁。比喻贫困潦倒的生活。
29. 明当:明天。
30. 东风:春风。
31. 烟水:雾气笼罩的水域。
32. 清梦:美妙的梦境。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与友人吴义夫一同游历的美丽山水景色,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首联描绘了长潭的美景和山绿的葱郁;颔联则提到了吴武陵的潇洒风度,他曾在此处骑马游览;颈联表达了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而吴武陵对自己充满关心;尾联则设想了未来的生活场景,期待着在某个宁静的地方过上悠闲的生活,寄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整首诗富有诗意,语言生动,情真意切,充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去冬过石潭上时吴义夫同行欣然谓予曰诗境甚佳今日再过有作将寄义夫》这首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作者为孙岩。在当时的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虽然社会相对稳定,但民生疾苦依然重重。在这种背景下,孙岩以词言志,借诗抒情,表达出对友人以及国家命运的关注。
在那个时候,孙岩与吴义夫相互敬重、感情深厚,他们的友谊使他们共同度过了人生许多重要时刻。因此,当他们在冬天一同游览石潭时,都被美丽的自然风光所感动,决定用诗句来记录这段美好的时光。孙岩希望通过这首诗传递给吴义夫他们共同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作为一首描绘冬日景色的诗歌,它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描绘力,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种情感又显得格外珍贵和深刻。因此,《去冬过石潭上时吴义夫同行欣然谓予曰诗境甚佳今日再过有作将寄义夫》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古诗,更是一段珍贵的历史见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