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早雁

标题包含
早雁
关树来时紫,江枫到日丹。 惊弦初月上,避弋太虚宽。 野水涵秋色,霜云结夜寒。 终年南北路,未可笑离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宿(995年-1067年),字武平,北宋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胡宿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历任地方官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译文:关树木之时呈现紫色,江边的枫叶却呈现出红色。受到惊吓的弦月初升,在天空中显得宽广无边。田野中的水波映照着秋天的色彩,霜冻的云彩使得夜晚寒冷。年复一年的南北道路上,我们离别时的悲伤或许可以被笑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关树:指函谷关的树木。 2. 紫:形容树的茂密繁盛。 3. 江枫:江边的枫树。 4. 丹:红色,此处用来形容枫叶的颜色。 5. 惊弦:比喻夜晚天空中的弦月如弓箭上的弦一样,给人带来警觉的感觉。 6. 初月:新月,农历月初时月亮的形状。 7. 避弋:避免射猎。弋,带有绳子的箭矢,用以捕捉飞鸟。 8. 太虚:天空,亦即道家所称的宇宙空间。 9. 野水:野外的小溪或河流。 10. 涵:包含,容纳。 11. 霜云:寒冷的云彩。 12. 结夜寒:凝结夜晚的寒冷气氛。 13. 终年:全年,整年。 14. 南北路:指南北方向的道路,这里指大雁迁徙的路径。 15. 未可:不可以。 16. 笑离鸾:嘲笑离开的鸾鸟,这里比喻离别的大雁。
去完善
赏析
《早雁》是唐朝诗人胡宿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描绘了秋天大雁南飞的场景。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大雁的描绘,表达了人对离别和远方的感慨。 首句“关树来时紫,江枫到日丹”,以景物的变化表现时间的推移,秋天来临,树叶由绿变红,色彩斑斓。接着“惊弦初月上,避弋太虚宽”,月光下的大雁刚刚起飞,天空宽阔无垠,使它们可以逃避猎人的追捕。这两句既描绘了大雁秋天的迁徙景象,又象征人们为追求自由和平安而四处奔波。 而后两句“野水涵秋色,霜云结夜寒”,通过描绘秋夜的寒冷,暗示出人在旅途中的艰难困苦,同时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肃杀之气。最后两句“终年南北路,未可笑离鸾”,则是对人生无奈的感叹:尽管常年奔波于天涯各地,但不要笑那些为了生计而不得不离别的亲友。 整首诗以早雁南飞的景象为依托,展现了人们面对生活和命运时的坚韧精神,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雁》是唐代诗人胡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左右。在这一年中,由于政治斗争和边境战乱的影响,胡宿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这首诗歌来表达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 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进入了衰落阶段,内部宦官专权,外部边疆不稳,社会矛盾激化。胡宿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他在这一段时间里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他曾担任过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职位,但因直言不讳地指出朝政弊端而受到排挤。 《早雁》一诗描绘了鸿雁北飞的景象,寓意着国家的危机。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他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在这首诗中,胡宿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以及对民族和解的期待。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使这首诗成为了唐代边塞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