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神母庙诗
舟之来兮风高,荡汩潏兮帆招。
燎薰在堂兮洁涓牲牢,望神俨然兮歛袵,愿速济我兮不崇朝。
舟之去兮风微,波渺弥兮迅于,飞帆拂兮茫无涯。
眼眩胆栗兮将安之,我有愿兮惟神焉依。
秋深兮木落,葭苇萧骚兮清日薄。
神兮今焉在,吞吐月星兮独处廓。
神甚仁兮宁以为祸,愚有弗虔兮幸贲过。
天地一叶兮相继,神无波涛兮骇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船只到来时风势正强,扬帆荡漾在水流之中。
熏香燃烧在厅堂内,洁净的祭品陈列着,期待神明降临的模样,整理好衣裳,希望迅速带我离开不用等到天明。
船只离去时风势渐弱,水面宽阔而快速流淌,飘扬的风帆掠过无际的水域。
视野中一切模糊令人胆颤,我将依靠何方,我的愿望只有神明了。
秋天深处树木凋零,蒹葭苍茫在清风中摇曳,太阳逐渐黯淡下来。
神明如今在何处,吸纳着日月星辰孤独地在辽阔的地方。
神明非常仁慈不会降下灾祸,我在愚蠢和祈祷中度过幸运的时光。
天地间的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神明没有波澜让我恐惧。
去完善
释义
1. 巢湖: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中国的第五大淡水湖。
2. 陈炳:南宋诗人,安徽巢县人,一生奔波,晚年贫困潦倒。
3. 高:指风力较大。
4. 荡汩潏:形容湖水波浪起伏的样子。
5. 帆招:指扬帆起航。
6. 燎薰:指焚烧香草,用于祭祀。
7. 洁涓牲牢:指清洁的祭品。
8. 望神俨然:望见神灵庄严的样子。
9. 歛袵:表示敬意的行为,整理衣襟。
10. 不崇朝:指很短的时间。
11. 微:指风力较小。
12. 渺弥:形容水波浩渺的样子。
13. 迅于:快速流动。
14. 飞帆拂:形容船帆在风中飘扬。
15. 茫无涯:指水面广阔无边。
16. 眼眩胆栗:形容视觉冲击和心理恐惧的感觉。
17. 安之:指安心前行。
18. 惟神焉依:指只有依赖神的力量。
19. 木落:指树叶凋落。
20. 葭苇:指芦苇。
21. 萧骚:形容风声吹过的声音。
22. 清日薄:指太阳即将落山。
23. 月星:指日月星辰。
24. 独处廓:指神灵独自在宽广的空间中。
25. 仁:指仁爱之心。
26. 宁以为祸:指不愿给人们带来灾难。
27. 愚有弗虔:指自己的愚昧和不够虔诚。
28. 幸贲过:指幸运地得到神的庇佑。
29. 天地一叶:指人在天地间渺小如叶。
30. 无波涛:指风平浪静。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陈炳乘船渡江时的经历和对巢湖神母庙的赞美之情。首联描绘了船只扬帆起航的场景,风吹帆扬,显示出作者启航时的高昂心情。颔联写到祭祀巢湖神母时庄重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向神灵祈求平安的愿望。颈联描述了离开时的情景,风微波粼,江面开阔无际,暗示着旅途的未知与艰险。尾联则以秋天萧瑟的景象比喻人生,感慨人生的无常和无助,并表达了对神灵的信仰与依赖。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巢湖神母的敬仰,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巢湖神母庙诗》是唐代诗人陈炳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巢湖神母庙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神灵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诗歌创作非常活跃,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李白等都活跃在这个时期。陈炳作为其中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这个时期文学氛围的影响。
在陈炳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他的人生经历相对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后因战乱辞官归隐。这一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对自然景物有了更深的感悟。这些人生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同时,唐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种时代背景为陈炳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关注。
综上所述,《巢湖神母庙诗》是在唐朝时期,陈炳在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思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