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寻马山人不遇

标题包含
寻马山人不遇
一壑冷云白,山家何处寻?忽逢采樵者,遥指梅花林。曲径吠寒犬,短篱鸣野禽。柴门闭幽寂,独立听泉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条小溪旁白云飘荡,想要寻找山间人家,却在这时遇见一个砍柴的人。他远远地指向了一片梅树林。曲折的小径上,一只寒犬在叫,矮矮的篱笆边,野鸟在叫。紧闭的木门显示出一份宁静,我独自站在那里,听着流水潺潺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寻马山人不遇》是一首描绘诗人寻找隐士朋友而不得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注释: 1. 一壑冷云白,山家何处寻? 注释:壑(hè):山谷;冷云:寒冷的云雾;山家:山中人家,这里指马山人;寻:寻找。这句的意思是:在山谷中,云雾飘渺,我不知马山人所在的地点,正在努力寻找。 2. 忽逢采樵者,遥指梅花林。 注释:采樵者:砍柴的人;遥指:远远地指着。这句的意思是:突然遇到了一个正在砍柴的人,他远远地指向了一片梅花林。 3. 曲径吠寒犬,短篱鸣野禽。 注释:曲径:曲折的小路;吠(fèi):狗叫;寒犬:寒冷的冬天里的小狗;短篱:矮矮的篱笆;鸣:鸟叫。这句的意思是:在小路的拐角处,一只小狗在寒风中吠叫,矮矮的篱笆上,有野鸟在鸣叫。 4. 柴门闭幽寂,独立听泉音。 注释:柴门:用树枝搭成的门;闭:关闭;幽寂:宁静寂静的地方;独立:独自一人。这句的意思是:诗人在紧闭的木门前聆听着山泉的流水声,独自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寂静。
去完善
赏析
《寻马山人不遇》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寻找隐士马山人却未遇见的场景。全诗借景抒情,通过冷云、山家、采樵者、梅花林、曲径、寒犬、短篱、野禽、柴门等景物展现了一幅寂静的山居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表现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寻马山人不遇》是唐代诗人陈炳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58年至760年之间,此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陈炳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已经步入中年,他在人生经历了不少波折之后,对人生的看法逐渐成熟。此时的他因战乱而流寓在外,远离家乡和亲人,内心充满了思乡之情。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马山人,两人结为好友。然而,在一次寻找马山人的过程中,陈炳未能找到他,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土的思念。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唐朝正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国家陷入混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更加珍惜亲情、友情等人间真情,这也为陈炳创作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情感素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