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汉上

标题包含
汉上
楚国江山古,维舟望渺然。山盘青入蜀,江合白吞天。樊口上寒月,汉阳生暝烟。欲寻抱瓮者,小别夕阳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楚地山水历史悠久,乘船遥望水天相接。山峰盘旋起伏进入蜀地,长江汇合之处白浪滔滔犹如吞噬天地。樊口江面上挂起寒冷的月光,汉阳岛上弥漫起暮霭炊烟。想要寻找那位抱瓮的人,趁着夕阳西下与他短暂告别。
去完善
释义
1. 楚:这里指湖北省,简称“鄂”。战国时期,楚国都城就在湖北荆州。 2. 汉上:汉江上游,位于今湖北境内。 3. 樊口:又称“樊城”,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附近。 4. 汉阳:这里指的是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一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陈炳在汉水上所见的壮观景色。首联“楚国江山古,维舟望渺然”,开篇点题,展示了诗人对楚国江山的赞美之情。其中“渺然”一词表达了诗人面对壮美景色的惊叹与敬仰之心。 颔联“山盘青入蜀,江合白吞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沿途的山川景色。诗人在此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山峦的曲折蜿蜒和江水的汇流澎湃表现得淋漓尽致,凸显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 颈联“樊口上寒月,汉阳生暝烟”,诗人把视角转向夜晚的江面,月光映照下的汉江显得更加静谧。这一联将夜景融入整首诗中,使诗歌具有时空交错之感,展现出诗人深邃的艺术构思。 尾联“欲寻抱瓮者,小别夕阳边”,诗人以一个怀抱瓦罐的农夫形象作结,寓意淡泊名利、坚守本心的生活态度。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手法,通过刻画劳动人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向往田园生活的美好愿景,同时也突显出诗歌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汉上》是唐代诗人陈炳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汉水上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孤独之情。据史书记载,这首诗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当时,陈炳因战乱离开了故乡长安,来到了汉水一带。他看到汉水两岸的美丽风光,心中却充满了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忧虑。 在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由于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困苦,许多文人墨客也纷纷离开了繁华的长安,开始四处漂泊。陈炳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流浪途中,写下了许多抒发自己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这首《汉上》就是其中的一首。 在这首诗中,陈炳通过对汉水上美丽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他也表现出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种深沉的情感,使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