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杂曲歌辞 凉州词

标题包含
杂曲歌辞 凉州词
昨夜蕃兵报国雠,沙州都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逢,字琼,唐朝著名文人。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宪宗至唐宣宗时期(806-859年)。 薛逢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他年轻时就因文采出众而受到世人的赞誉,被誉为“才子”。然而,...查看更多
Mikea
去完善

译文
昨天夜晚,那些来自远方的士兵为了报效祖国,英勇战斗在沙州都护府,击败了凉州的敌人。汹涌的黄河如同一条曲折的巨龙,如今已经回到了汉朝的土地,而战场上的血迹和杀戮的痕迹则在地平线的那头交织纵横。
Mikea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蕃兵:这里指唐蕃边境的少数民族士兵。 2. 国雠:国家的仇敌。 3. 沙州:古地名,位于今甘肃敦煌一带。 4. 都护:古代边疆地区的军事统帅。 5. 凉州: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 6. 黄河九曲:形容黄河曲折的特点。 7. 今归汉:这里指唐朝收复失地。 8. 塞外:泛指边疆地区。
Mikea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薛逢的作品。全诗描绘了边关战争的激烈场景和胜利的喜悦。首句“昨夜蕃兵报国雠”,描写了在昨天夜晚,边防战士为了报效国家,奋力与敌人作战的场景。接下来一句“沙州都护破凉州”,意味着沙州都护府的军队成功攻占了凉州,彰显了唐军的英勇神武。第三句“黄河九曲今归汉”,以黄河九曲比喻边疆的广阔和战争的艰辛,同时象征黄河最终回归中原大地,意味着战争的胜利。最后一句“塞外纵横战血流”,进一步描绘了战场上纵横交错、血流成河的残酷景象,突出了战争的惨烈程度。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边关战场的壮丽景象,以及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Mikea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薛逢的这首《杂曲歌辞·凉州词》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戍楼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那个时期的唐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边疆战事频发,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诗人以“凉州词”为题,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将士戍楼的赞美之情。 在诗人的生活中,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同时,晚唐时期的社会矛盾激化,边疆战事不断。在这种情况下,诗人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戍楼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边疆战士的敬意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民族情操和崇高的家国情怀。
Mikea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