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河亭
重岗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
天地并功开帝宅,山河相凑束龙门。
橹声呕轧中流度,柳色微茫远岸村。
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层叠的山峦如同怀抱,高耸的山岳犹如蹲踞,弯曲的秦川地理形势显得颇为自尊。在天地共同的力量下,诞生了这伟大的帝都;山河相互融合,围成了龙门地带。河中的船橹发出嘎嘎的声音,行在中流;远处的岸边柳色迷蒙。满眼都是恒古不息的波涛,近年来却充满了惆怅之情,又能与谁诉说呢?

去完善
释义
重岗:指重重叠叠的山岗。
抱:环绕。
岳:五岳,即中国五大名山,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如蹲:如同蹲踞在地上的样子。
屈曲:弯曲曲折。
秦川:陕西关中平原一带。
相凑束:相互汇聚。
龙门:位于今陕西省韩城市与山西省河津市之间的黄河渡口,传说为大禹治水时所开凿,后成为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发生地。
呕轧:指船橹在水中划动的声音。
中流:河流中央。
柳色:柳树的颜色,这里借指柳树。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远岸村:远离的村落。
满眼:满眼都是。
波涛:波浪,这里借指江河。
终古:自古以来。
惆怅:忧伤,失意。
与谁论:与谁谈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潼关河亭景象的古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潼关河亭壮丽的景色。
首联“重岗如抱岳如蹲”描绘了潼关河亭周围的山势,“抱”字形象地描绘出群山环绕的景象,而“蹲”字则表现出了山岳的雄伟壮观。这两句诗为后面的描绘奠定了基础。
颔联“屈曲秦川势自尊”中的“屈曲”和“自尊”两个词语表达了秦川地势的独特之处。通过这一联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潼关河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颈联“天地并功开帝宅,山河相凑束龙门”进一步强调了潼关河亭地理环境的优越性。这里的“帝宅”可以理解为古代帝王居住的宫殿,暗示潼关河亭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
尾联“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则表现出诗人对潼关河亭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这里的“满眼波涛”象征潼关河亭的历史沧桑,而“年来惆怅”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潼关河亭周围的景物、地势和历史进行生动描绘,展现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现实的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潼关河亭》是唐代诗人薛逢在唐懿宗时期创作的五言诗。这段时间正值唐朝末年,政治腐败、军事衰弱、民不聊生,时代正处于危机四伏的状态。
薛逢在这个时期遭遇了宦海浮沉。他在科考及第后担任监察御史,但因为直言敢谏,被贬为巴州刺史。后来,他又因为直言不讳地抨击时政而遭到权臣的忌恨,再次被降为雷州司户参军。这种人生际遇使他深感时世的艰难,也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这首诗中,薛逢以潼关河亭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色。然而,在他的眼中,这些美景却变得苍凉无比,仿佛在预示着国家即将面临的灾难。他以“驿树秋风急”、“水涵天影阔”等诗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