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山庵高士
山带寒流无俗声,通樵一径锁清阴。
幽人饱卧西风里,并午醒来黄叶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中有寒流的声响,没有世俗的嘈杂;一条砍柴的小路,充满了清幽的气息。在这西风中,隐士悠闲地躺在那里,中午醒来时,发现周围已是黄叶满地。
去完善
释义
《赠山庵高士》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古代诗歌。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释:
1. 山带寒流:这里“山带”指的是山脉如同衣带一样环绕着;“寒流”则是指寒冷的河流。整句话的意思是:环绕的山脉中间流淌着一条寒冷的河流。
2. 通樵一径:这是通往砍柴小路的表达,意味着这是一条狭窄的小路,只允许一个人通过。
3. 清阴:“清”指清新、清澈,“阴”指树荫。清阴在这里是清新凉爽的树荫的意思。
4. 幽人:这里用来形容隐逸之士,也就是在山林中过着远离世俗生活的人。
5. 并午醒来:意思是正午刚过的时候醒来。
6. 黄叶深:“黄叶”指的是秋天落叶的颜色,“深”表示颜色深度或数量多,整句意为满地的黄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中隐居生活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首句“山带寒流无俗声”,通过描写山间寒冷的小溪,表现出山中的寂静与脱俗。接下来的“通樵一径锁清阴”,写的是通往山间的道路,充满清凉之意。
第二句中“幽人饱卧西风里”,是诗人对山中高士的描绘,表现了他们在秋风中饱足而卧的生活状态,传达出他们的生活安然自在。最后一句“并午醒来黄叶深”,则通过描写午睡后周围的环境,进一步展示了山林的美景和隐逸者生活的静谧。整首诗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自然景象,勾画出一幅幽静的山居图,流露出诗人对超脱世俗纷扰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赠山庵高士》是明代诗人邵棠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时期,大约在公元1368年至1644年之间。
在明朝时期,文人墨客们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向往隐居山林、亲近自然的田园生活。在这个背景下,邵棠作为一位富有才情的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通过观察山庵高士的生活,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批判。
诗人以“山庵高士”为主题,描绘了这位隐士在山野间的宁静生活。诗中提到的高士,可能是作者的友人或同道中人,他们选择在山林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实现了心灵的宁静。这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于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逃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