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破荒风信到花英,标格孤高画不成。
万古色专天下白,一生香在雪中清。
罗浮松月关幽兴,野路梨云散晓情。
我欲重来竟题墨,莫教吹动玉箫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携信拂开花英,独具一格难以描绘。
千古江山如诗如画,一生的清香飘散在雪中。
罗浮山上的月色映照松柏,野外小径的梨花露出晨光。
我愿再访故地重题诗篇,不让箫声扰动这美景。
去完善
释义
1. 破荒:指梅花开放,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2. 风信:即春风。
3. 花英:花朵。
4. 标格:气度、风格。
5. 画不成:难以描绘出梅花的神韵。
6. 万古色专天下白:这里的“天下白”指的是梅花的颜色,赞美梅花的纯洁与高雅。
7. 罗浮:指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有著名的罗浮梅花。
8. 松月:松树下的月光,这里表示清幽的意境。
9. 关幽兴:引发人的幽思之情。
10. 野路梨云:形容田野间梨花盛开的美景。
11. 散晓情:表达了清晨美景的美好感受。
12. 重来:再次来此赏梅。
13. 竟题墨:用笔墨尽情地描绘梅花的美丽。
14. 莫教吹动玉箫声:不要让悠扬的玉箫声扰乱我欣赏梅花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梅”,是诗人邵棠对梅花风骨和品性的赞美与歌颂。首联描绘了梅花不畏风霜、敢于破荒而开的形象,表现出其孤高傲岸的品质;颔联进一步强调梅花的纯洁和高雅,“色专天下白”凸显其冰清玉洁的形象,“一生香在雪中清”则表现了梅花清雅的香气;颈联通过罗浮山下的松月和山野小路旁的梨花等景象,营造出了梅花的清幽环境;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热爱之情,并希望在故地重游时能再为梅花写下赞美诗篇,同时婉转地表达了对梅花的钦佩与尊敬,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呵护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梅》是明朝诗人邵棠的一首咏物诗,描述了梅花的形象和品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1368年到1644年,共历时276年。在这期间,文人墨客们对梅花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咏梅之风盛行,留下了许多描绘梅花的诗篇。邵棠生活的年代正是明朝的中后期,他生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卒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在这段时间里,明朝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邵棠是明朝的一位知名文士,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在他的作品中,梅花作为主题出现多次,显示出他对梅花的独特见解。这首诗《梅》正是他在观赏梅花时的灵感迸发,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美丽和高洁品质。
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在明朝中后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不断提高。文人墨客们开始关注个人情操和道德品质的修养,这种风气影响了当时的文学作品。邵棠作为一位有识见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首《梅》也不例外。通过对梅花的赞美,他传达了做人要像梅花一样坚韧、高洁的品质观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