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
篆香宿火度炉灰,帘佩声惊午梦回。
门径长闲留鹤守,基机不泄任鸥猜。
渊明归计松三径,毕卓生涯酒一杯。
南陌黍田秋正熟,饭牛歌里共徘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点燃熏香的余烬飘散在炉灰中,窗帘和佩饰的声音惊醒了午间的梦乡。
门口的长廊静静守护住了仙鹤,窗外的景色任由鸥鸟去猜测。
陶渊明的心愿在于松树间的小径,毕卓的生活就是举杯独酌。
南边的田野稻谷成熟一片丰收景象,与那牵牛的歌谣一起交织回荡。
去完善
释义
1. 篆香:指盘香。篆香是指用香粉(通常含有檀香木粉末)和植物胶制成的线香。燃烧时,香在空气中释放出芬芳香气。
2. 宿火:熄灭的火焰或残留的火星。这里指的是烧过的香炷或香炭,燃烧时间较长,常常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而不灭。
3. 帘佩声:窗帘或挂饰的声音。这里可能是风吹过门窗或帘子的声音。
4. 梦回:梦醒。“梦回”是梦中醒来,出现在梦醒时分。
5. 门径:家门,门口。这里是说门前的路。
6. 长闲:长期闲暇无事。
7. 鹤守:仙鹤守护着。鹤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所以有守护家的含义。
8. 基机:事情的起源与经过。
9. 不泄:保守秘密,不轻易泄露。
10. 鸥猜:猜测海鸥的行为。鸥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鸟类,经常在水面飞翔。这里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11. 渊明归计:陶渊明归隐田园的计划。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了他对世俗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2. 毕卓生涯:毕卓的一生。毕卓是东晋名士,以饮酒为乐,这里用来形容放纵不羁的饮酒生活。
13. 南陌黍田:南边的田野。"陌"在这里是指田间的小路。"黍"是一种谷物,这里用来指代农田。
14. 饭牛歌:指放牛郎歌唱的歌曲。"饭牛"是指给牛喂食。
去完善
赏析
《闲居》是南宋诗人邵棠创作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田园生活中的宁静与和谐。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篆香宿火度炉灰,帘佩声惊午梦回”描述了诗人悠闲的居住环境。“篆香宿火度炉灰”通过刻画篆香和宿火的细节,展现出诗人在室内的闲适生活;而“帘佩声惊午梦回”则用帘佩的声音来展现时间的流逝,表达出诗人在睡梦中的心灵感悟。
颔联“门径长闲留鹤守,基机不泄任鸥猜”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将闲居之处比作世外桃源,以仙鹤和鸥鸟为代表的自然生灵为这里的守护者,寓意着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颈联“渊明归计松三径,毕卓生涯酒一杯”则以陶渊明的典故和毕卓的逸事作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这里既有陶渊明的归隐之志,又有毕卓的豪放性格,显示出诗人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尾联“南陌黍田秋正熟,饭牛歌里共徘徊”收束全诗,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诗人以南陌黍田为背景,通过描述农夫们在田间劳作的场景,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整首诗在“饭牛歌里共徘徊”的画面中达到高潮,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和谐的田园景象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闲居》是唐代诗人邵棠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宁静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然、超脱世俗的思想感情。创作时间约为公元85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逐渐衰落,政治腐败,战乱频仍。诗人邵棠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因仕途坎坷,未能实现抱负。他在这一时期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创作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晚唐”时期。晚唐诗歌以写实为主,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表现出一种消极避世的心态。这种心态在邵棠的《闲居》中得到了体现,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