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皋见菊
往事东随縠水流,诗人虚负一番秋。
黄花不入渊明兴,流落西风古渡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过去的事情就像河边的纱縠一样随波逐流,诗人空有一身才情却没有得到赏识。陶渊明的诗歌里从不描述黄花,而它却在西风吹拂的古渡口凋谢飘零。
去完善
释义
1. "江皋":指江边的高地或涯岸。这里借指诗人在江边高地看见菊花的地方。
2. "邵棠":诗人名字,在此处为自拟之词,无实际人物对应。
3. "东随":向东漂流、随波逐流之意。
4. "縠水":是古代浙江的一条河流,这里代指江水。
5. "虚负":空有、白白辜负的意思。
6. "一番秋":即一个秋天,这里表达的是时光匆匆流逝,诗人感到遗憾的情绪。
7. "黄花":即黄色花朵,这里是菊花的别称。
8. "渊明":指的是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诗人,他非常喜欢菊花,并写过许多描绘菊花的诗句,此处用来与诗人相对照。
9. "西风":指的是秋风,古人常以秋风来寄托思乡之情。
10. "古渡头":古代的渡口,这里用来形容地方的荒凉和古老。
去完善
赏析
《江皋见菊》是明代诗人邵棠的一首描绘菊花与秋天景象的诗作。诗中,作者以“往事东随縠水流”开篇,描述了往事如同流水般消逝的场景,表达出人生无常的感慨。随后,“诗人虚负一番秋”则揭示了诗人对虚度时光的惋惜。接下来的两句,“黄花不入渊明兴,流落西风古渡头”,进一步传达出诗人对陶渊明赏菊的向往之情以及自身命运的无奈。整首诗借由秋天景致和菊花这一意象,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深沉而浓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皋见菊》是宋代诗人邵棠的一首描绘秋日江景与菊花美景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68年,正值邵棠人生的晚年时期。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秋日里江边的菊花盛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邵棠生活的时代,宋朝正处于中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游山玩水、吟诗作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邵棠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江皋见菊》这首诗就是邵棠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众多诗篇中的一首。诗人在江边漫步时,被眼前的菊花美景所吸引,有感而发地写下了这首赞美菊花的诗歌。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描绘了菊花的美丽姿态,还通过对菊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