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柘溪静林寺
青山万叠倚晴空,中有招提一径通。
衲子不关尘世事,黄花红叶共秋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青翠山峰连绵不断耸立天空,山中有寺庙一条小径通达。
僧人们不问世俗之事,秋风吹过黄叶与红叶片片飘落。
去完善
释义
《道经柘溪静林寺》注释:
1. 青山万叠:指山峦重叠,形容山势起伏连绵不断。
2. 倚晴空:倚靠在晴朗的天空下。这里描绘了青山在晴空中显得更加壮丽的美景。
3. 招提:原为佛教用语,意指召集僧众商议大事之处,后来多用于指代寺庙或僧舍。
4. 一径通:一条小径通向寺庙,暗示了道路的曲折幽深。
5. 衲子:对僧人的尊称。
6. 黄花:指的是菊花。此处用黄花来描绘秋天景色。
7. 红叶:即枫叶,秋天的代表性植物之一。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青山万叠”作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静林寺周边的壮丽风光。在晴朗的天空下,重重青山显得格外峻峭。而在群山环绕之中,一条小路通往寺院,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寺僧的生活情境,进一步展示了寺院的宁静氛围。这些僧人专注于自身修行,与世俗之事无涉,仿佛与季节的变换同步,悠然自得。最后两句中的“黄花”和“红叶”分别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流露出一股淡淡的萧瑟之气。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静林寺及僧人的描述,传达了出世的超脱境界,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生活的恬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道经柘溪静林寺》是南宋诗人邵棠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个时期,宋室南渡后,虽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仍然尖锐,战乱不断。
在人生际遇方面,邵棠曾任江西路安抚司参议官,后因遭权臣忌恨而被罢职,从此退居故里,过着隐居生活。他在归隐期间,寄情山水,游历名川,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这首《道经柘溪静林寺》就是他在游历过程中所创作的。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儒家理学思想成为主导,文人墨客崇尚清闲、恬淡的生活态度,这也影响了邵棠的诗歌创作。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寄情山水的豁达情怀。同时,这个时期禅宗文化也十分盛行,对邵棠的诗风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