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宿孤山道观
弊裘相伴宿烟霞,烧药余香恋碧纱。
客里不知春几许,起来和月数梅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穿著破旧的衣袍,与烟气共赴林间幽径,看药物燃烧后的馀香缠绕著碧绿的纱幕。离家的日子已无法得知季节更迭,只有月色下的梅花可以陪伴我一起数算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托宿:投靠寄居之意。这里指在孤山道观寄宿。
2. 孤山:位于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山峰,因林逋曾在此隐居而得名。
3. 道观:道教的庙宇,这里指孤山上的道观。
4. 弊裘:破旧的衣服。
5. 相伴宿烟霞:与破旧的衣物为伴,在烟雾缭绕的山中过夜。
6. 烧药余香:炼丹产生的香气。烧药,古人用矿物药材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
7. 碧纱:绿色的窗帘。
8. 客里:作客他乡的时候。
9. 春几许:春意浓淡如何。几许,多少,表示程度。
10. 和月数梅花:月下细数梅花花瓣。形容赏梅之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邵棠所作,描述了诗人在孤山道观夜宿的情景。首句“弊裘相伴宿烟霞”描绘了诗人身穿破旧的衣服在烟霞之中度过夜晚的景象,表现出诗人超脱世俗、安贫乐道的品质。接着“烧药余香恋碧纱”一句,通过描写烧药时留下的香气萦绕在碧纱间,展现了诗人生活的清幽与宁静。
“客里不知春几许”意味着在旅途中诗人无法确切知道春天的到来,表达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给诗人带来的无奈之感。而结尾的“起来和月数梅花”则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在月光下漫步,细数着梅花的绽放。这里不仅突显出春天已经来临,更是借梅花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质以及坚贞不屈的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托宿孤山道观》出自南宋诗人邵棠之手。邵棠生活在公元1179年至1259年,是一位忠诚于南宋王朝的文人墨客。他创作这首诗歌的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正是宋朝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邵棠正值中年,人生的经历较为丰富。他曾担任过朝中官员,但在官场生涯中因直言敢谏而遭受排挤,后来辞官回乡,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理解,对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南宋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外患不断,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情况下,邵棠以他的才情和见识,写下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揭露社会矛盾的诗篇。这首《托宿孤山道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这首诗中,邵棠以孤山道观为寄托,表达了他在社会动荡不安、个人命运多舛的境况下,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邵棠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