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参寥泉怀东坡参寥二老
两翁无恙时,泉当几何深。
公归百年后,泉没不可寻。
道德载一丘,行人知所钦。
流传一字妙,随喜文字淫。
梦语忽变灭,宁为真实音。
堂堂万锺簴,日莫西湖阴。
我欲撼一翁,以慰邦人心。
斯人如斯泉,魂来月同临。
天高无消息,泪落青枫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两位老先生在世时,那泉水该有多么深邃啊。
等到先生离世百年之后,泉水消失得无处寻觅。
他们高尚的品质被记载在这山丘之上,行人们都知道并敬仰。
只因为一篇美妙的文章流传后世,让人不禁为之欢喜陶醉。
他们的梦想言语忽而消失不见,怎能说是真实的声音呢?
宏伟的钟磬之声回荡在西湖的阴暗处。
我想要请出一位老先生,抚慰民众的心灵。
这位老先生如同那清泉一样,他的灵魂必定会在月下归来。
高远的天空无法传递任何消息,只能让泪水洒落在青枫树林里。
去完善
释义
1. 两翁:指苏轼与参寥子。
2. 泉当几何深:意谓泉水的深度难以测量。
3. 公归:苏轼去世。
4. 道德载一丘:形容苏轼的德行如同山丘一样显著。
5. 行者知所钦:路过的行人都因敬仰而停下来瞻仰。
6. 流传一字妙:赞扬苏轼的诗歌作品。
7. 随喜文字淫:夸赞苏轼和参寥子的文学成就。
8. 梦语忽变灭:指梦境中的言语瞬间消失。
9. 万钟簴:形容西湖美景。
10. 日莫:傍晚时分。
11. 我欲撼一翁:作者想要通过怀念使他们的精神得以安慰。
12. 以慰邦人心:使民众的心灵得到慰藉。
13. 斯人如斯泉:将苏轼和参寥子比作永恒流淌的泉水。
14. 魂来月同临:引用了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对两位老人的怀念之情。
15. 天高无消息:离别的悲伤无法传达给天上的故人。
16. 泪落青枫林:比喻为离别伤心落泪的场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苏轼和参寥两位先贤的崇高道德和高尚情操。诗人以参寥泉的变化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人世的沧桑,表达了对于两位先贤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批评了那些随波逐流、追求虚荣的人,强调了坚守道德的重要性。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两位先贤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未能与他们交流的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参寥泉怀东坡参寥二老》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宝昙所创作的。诗中提到的参寥泉位于杭州西湖的孤山之上,相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与僧人参寥一同挖掘的。因此,本诗是在赞美这两位文学巨匠的友谊和他们对艺术的追求。
释宝昙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一度出家为僧,后还俗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了一名文人。他的诗歌作品主要以描绘山水、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南宋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虽然南北两宋之间存在一定的政治隔阂,但民间的文化交流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当时,文人墨客们喜欢聚集在杭州等地,饮酒赋诗,切磋技艺。释宝昙正是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才创作出如此优美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