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挽
气概凌云孰敢先,中兴事业冠英躔。
朝廷议论一言定,翰墨风流四海传。
恰跨鳌头升紫阁,忽骑箕尾上青天。
竹林笑傲今陈迹,抚榇江皋涕泫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壮志凌云谁与争锋,振兴国家的功绩举世无双。
朝廷决策举足轻重,优美的文字流传四方。
从才子举人跻身高位,忽然间离世化为星辰。
那曾经的潇洒风姿已成往事,抚着老树枯藤泪流满面。
去完善
释义
1. "气概凌云孰敢先":这句话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具有高尚的气概,无人能比。其中,"凌云"表示气概高洁,"孰敢先"是反问语气,表示没有人能超越这个人。
2. "中兴事业冠英躔":"中兴"指的是国家由衰转盛的时期,"英躔"则比喻才华横溢的人。整句话意味着这位才子在国家复兴的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众人敬仰的楷模。
3. "朝廷议论一言定":这句话描述了在朝廷议事时,此人具有很高的权威,他的一言就能决定大事的走向。
4. "翰墨风流四海传":"翰墨"指文人墨客,"风流"则寓意才情横溢,名声远扬。这一句表明他的文采和才情闻名天下,广为传颂。
5. "恰跨鳌头升紫阁":"鳌头"表示状元,"紫阁"是皇帝居住的宫殿。这句诗描绘出他荣登状元之位,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6. "忽骑箕尾上青天":"骑箕尾"指的是古人认为星象中的箕宿和尾宿分别是象征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星座,这句诗寓意他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如同飞升到青天的神人一般。
7. "竹林笑傲今陈迹":"竹林"代指隐逸的文人生活,"笑傲"是悠然自得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曾经那段潇洒自如的生活的怀念之情。
8. "抚榇江皋涕泫然":"抚榇"意为抚摸亲人的棺木,"江皋"指江边的高地。"涕泫然"形容泪水满面。这句话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复挽》是南宋诗人沈端节的一首哀悼诗。全诗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死者生前才学与功业的赞美,以及对死者的惋惜之情。首联以“气概凌云”形容死者的高尚品质,又以“中兴事业”体现其在国家建设中所作出的贡献;颔联进一步强调其才学与影响力,表示他的意见和建议对国家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并且诗书文章广泛流传;颈联描绘了死者的显赫地位以及英年早逝的悲剧;尾联则通过对昔日欢笑场景的回忆和现实悲凉景象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复挽》是宋代诗人沈端节的一首悼亡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悼念之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79年前后,当时南宋正处于金兵南侵、国势衰微的历史时期。
沈端节生活在南宋末年,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由盛转衰的过程。在这一时期,金兵南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沈端节作为文人,对国家局势深感忧虑,但无力回天。他的妻子在这个动乱时期去世,使他更加痛苦和无奈。
在南宋末年,社会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沈端节作为一名文人,对国家和百姓的苦难感同身受。他的诗歌作品,如《复挽》等,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这首《复挽》正是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通过表达对妻子的哀悼,也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