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真个忆。
花下雨声初息。
猛记乌衣曾旧识。
丁宁教去觅。
春半峭寒犹力。
泪滴两襟成迹。
独倚危阑清昼寂。
草长流翠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念当初的美好时光,
花瓣飘落在雨中,声响渐渐消退。
突然想起曾经相识的那位故人。
请你一定要去找他。
春天已经过半,春寒依然很浓。
泪水滴落在衣服上,留下痕迹。
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旁,白天显得格外寂静。
草丛逐渐长高,绿意盎然。
去完善
释义
1. 乌衣:指南京乌衣巷,这里用乌衣巷代指故地或故人。
2. 丁宁:嘱咐,叮嘱。
3. 峭寒:料峭的寒冷,形容春寒料峭的天气。
4. 危阑:高楼上的栏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作以“真个忆”开篇,语意真切地抒发了作者怀念故人的深切情感。紧接着描绘了在花海细雨声中,突然想起了曾经的老朋友,于是他急忙叮嘱自己去寻觅他们的踪迹。下阕则描述了春天的寒气依然很重,泪水打湿了衣襟,孤零零地站在高楼上,感受着白天那寂静的氛围,唯有草丛中的翠绿让人感受到一丝生机。整首词作通过描绘细腻的景物和情感变化,生动地展现出了作者对故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谒金门》是南宋诗人沈端节的一首词。据史书记载,沈端节出生于南宋初期,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更迭。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大约在南渡之后,即宋高宗时期。
在南宋初年,由于北方沦陷于金人手中,大量民众南渡,江南地区的人口急剧增加,社会经济一度繁荣。然而,这种表面的繁荣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危机,尤其是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软弱。沈端节作为一个文人,对这种现状深感忧虑。
与此同时,沈端节的个人生活也充满了曲折。他曾参与抗金斗争,但在战争中失去了家园和亲人。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了更深的思考。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谒金门》一词,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总之,《谒金门》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初期,沈端节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的不幸和国家的不幸。他将个人的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以词的形式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