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天台进长老

标题包含
送天台进长老
尝闻台岭秀,积翠倚南天。 鹿下深溪饮,僧从绝岭禅。 浮尘满浮世,流水逐流泉。 人别归心切,瓶盂上客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听说天台山的景色秀美,山峰环绕着蓝天。 山中的小鹿在深深的溪流边饮水,高僧在险峻的山巅进行禅修。 世间充满了浮华尘埃,而流水却向往着清泉。 人们告别尘世之心急切,携带着行囊登上了远行的客船。
去完善
释义
1. 天台:位于浙江的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2. 进长老:即指天台进寺的住持或高僧。 3. 台岭:即天台山,山峰高峻陡峭。 4. 积翠:形容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5. 南天:指南方的天空,这里借指天台山所处的地理位置。 6. 鹿下深溪饮:描绘了山中鹿群在山涧边饮水的美景。 7. 绝岭禅:意指在险峻的山峰上进行禅修。 8. 浮尘:比喻世俗的烦恼。 9. 浮世:指纷繁复杂的尘世生活。 10.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 11. 流泉:流动的泉水,这里用以比喻时光的流动。 12. 人别归心切:描述人们离别时的思念之情。 13. 瓶盂:僧侣化缘用的器具,这里代指僧人。 14. 上客船:登上行船,离开天台山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天台山的壮丽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人物肖像。首先,诗人通过“积翠倚南天”描绘了天台山的巍峨险峻和绿树成荫,为整首诗营造了宏大的视野。紧接着,诗人以鹿在深溪边饮水、僧人在高岭上禅修的生动景象,展示了天台山的生态和人文景观。接着,诗人用“浮尘满浮世,流水逐流泉”表达出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强调了人对世事的无常应有超脱的态度,也应顺应自然规律。最后,“人别归心切,瓶盂上客船”两句,表达了诗人和友人别离时的感慨和对友人的关切,也体现了诗人在送别时的心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表现了诗人的离情别绪,又展现了天台山的独特风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天台进长老》是唐朝诗人鲍当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47年至859年间,也就是唐宣宗在位时期。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好,诗歌文化繁荣,为鲍当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鲍当在这个时期的生活轨迹并不十分明确,但他应该是一位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地位和文化修养的人士。他的诗才横溢,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来表达情感,这首《送天台进长老》便是其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在天台进长老离开时,鲍当写下了这首诗作为临别赠言。他表达了对于长老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这首诗中,鲍当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描绘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离别氛围和深远的意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