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西湖择栖公
两信海潮喧晓夕,百年事过无遗迹。
旧住招提有几人,春风苔长湖边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海浪拍打着岸边,昼夜不停地喧嚣着,百年过去,万事万物都已消逝,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曾经的寺庙住着一些人,如今早已离开,只留下春风吹拂下,长在湖边石头上的青苔。
去完善
释义
"海潮":指钱塘江潮,这里借指杭州的海潮寺。
"两信":指两次来信。
"招提":是唐代时对僧院的称呼,此处借指西湖的寺庙。
"湖边石":指西湖边的石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西湖风光的怀念之情。首句“两信海潮喧晓夕”,通过海潮的涨落,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沧桑。而“百年事过无遗迹”则更进一层,表达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接下来,“旧住招提有几人”,诗人借问旧日的寺庙中还有多少故人在世,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而“春风苔长湖边石”则是诗人的设想,他想象着春天的到来,湖边的石头上长满了青苔,这是自然界的生命力,也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体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西湖择栖公》是唐朝诗人鲍当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849年,当时鲍当被任命为润州司马,因为公务在身,无法亲自前往西湖拜访择栖公,于是写下了这首寄托思念之情的诗篇。
在这段时间里,鲍当的人生际遇可谓起伏不定。他在年轻时就才华横溢,声名远播,但因卷入政治斗争而被贬为润州司马。尽管如此,鲍当并没有放弃对诗歌的热爱,他仍然坚持创作,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在公元849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然而,西湖一带却因为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在此隐居修行,如择栖公等人。鲍当虽然不能亲自前往西湖拜访择栖公,但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择栖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无法过上清静生活的遗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