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白上人归天台

标题包含
送白上人归天台
梵译千篇广,归心一念生。 浮杯识海岸,持钵去王城。 雨彴春莓滑,香盆漏叶轻。 遥知守庵虎,先辨锡环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千百次的翻译和阐释,我心灵的归宿终于找到了原点。 在海边漂浮的杯子,能够辨认出海岸;手持化缘钵盂的人,离开繁华的王城。 春雨飘洒在小桥上,野莓变得光滑,芳香四溢的花盆漏下的叶子轻轻落下。 远远地听到守在寺庙的老虎,先分辨出的是锡环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白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天台:即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台州市。 2. 梵译千篇广:指僧人研读的佛经内容丰富。梵译,指翻译佛教经典;千篇,表示其数量众多。 3. 归心一念生:指僧人产生回天台山的念头。 4. 浮杯识海岸:通过海上的漂流物来判断接近海岸的位置。 5. 持钵去王城:拿着化缘的钵盂离开繁华的王城。持钵,指出家人化缘的行为;王城,指京城。 6. 雨彴春莓滑:指春天雨水过后,桥梁湿滑,行走需小心。雨彴,指被雨水冲洗过的桥梁;春莓,泛指春天的植物。 7. 香盆漏叶轻:指放置香灰的香炉上覆盖着一层轻薄的落叶。香盆,指香炉。 8. 遥知守庵虎:想象山中的猛虎守望着寺庵。 9. 先辨锡环声:形容声音清晰地传入耳中。锡环,指挂在僧人头陀杖上的锡制响环,用以告知他人自己的到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僧人白上人回归天台的情景。开篇两句,“梵译千篇广,归心一念生”,点明了诗的主题——僧人返回天台,同时也表现出僧人对佛法的深厚理解。诗人通过对比白上人的日常活动与辽阔的佛法世界,强调了僧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坚定不移的决心。接下来的四句,“浮杯识海岸,持钵去王城。雨彴春莓滑,香盆漏叶轻”,描述了僧人从世俗世界脱离,前往天台的情景。其中,“浮杯识海岸”一句体现了僧人依靠佛法之舟,克服重重困难寻找精神归宿的过程;“持钵去王城”则表现出僧人不留恋尘世的决心,以及他对待世俗世界的高尚情操。最后两句,“遥知守庵虎,先辨锡环声”,表达了诗人对白上人未来修行的想象和期待。这里的“守庵虎”指的是守护寺庙的老虎,象征着禅定和智慧,表达了诗人相信白上人将来在修行中必然取得成就的信心。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僧人回归天台的情景,展现了佛家信仰的力量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白上人归天台》是唐代诗人鲍当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748年前后,此时鲍当正处于中年时期,他的生活主要围绕着游历、交友和创作诗歌。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佛教僧人白上人,两人成为了朋友。 在公元8世纪中叶的唐朝,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许多士人名流都与僧人交好,共同探讨佛理。鲍当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与白上人结为好友。然而,白上人有一天决定回到天台山(位于今浙江省)的寺庙修行,于是鲍当写下这首《送白上人归天台》为他送行。 在这首诗中,鲍当表达了与白上人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佛法的理解。他祝愿白上人能够在天台山找到内心的平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佛教信仰的尊重和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