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栖霞观

标题包含
宿栖霞观
一宵会清境,不悟世间忧。 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流。 碧烟生藻井,红日映花楼。 顾我无道气,拂衣难少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夜相聚在清爽之境,忘却了尘世的忧虑。 天空与白云一同破晓,河水和明月共同流淌。 碧绿的烟雾从天花板上飘下,红日映衬着花朵繁茂的楼宇。 回望自己无法得道之气,轻拂衣袂难以再在此逗留片刻。
去完善
释义
1. 宿:在...过夜,这里指夜宿。 2. 栖霞观:栖霞山上的道教寺庙,位于南京东北部的栖霞山上。 3. 一宵:一夜。 4. 会:领略、欣赏。 5. 清境:清幽的境界,这里指栖霞观周边的环境。 6. 不悟:不知不觉,在这里表示在欣赏美景中忘记了世间的忧虑。 7. 天共白云晓:天空与白云一同明亮起来。 8. 水:栖霞观附近的江水。 9. 明月流:月光映照在水面上,随着水波流动。 10. 碧烟:青绿色的烟雾,这里形容栖霞观周围环境的宁静美好。 11. 藻井:屋顶的一种装饰结构,形状像水草。 12. 红日:朝阳。 13. 花楼:花饰楼阁,此处指栖霞观的建筑。 14. 顾我:看看我自己。 15. 无道气:缺乏道家仙风道骨的气质。 16. 拂衣:拂袖,表示决绝或豪爽。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栖霞观之间紧密联系的诗。在诗中,鲍当运用了一系列美丽的景色,通过意象和拟人手法,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首先,"一宵会清境,不悟世间忧"写出了诗人暂且将世俗的忧虑放在一边,寻找内心的宁静。接着"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流",诗人在诗歌中创造出一种美丽、静谧的氛围,云彩和流水仿佛是自然与人之间的对话。而"碧烟生藻井,红日映花楼"进一步呈现了栖霞观的美丽景致,绿草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使诗人沉浸其中。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这样的美好环境并不能带给他长久的快乐,于是就有了"顾我无道气,拂衣难少留"的自我反思,表达了尽管处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但他仍然无法忘记自己的世俗烦恼。总的来说,这首诗富有画面感和哲理思考,使得读者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冲突与挣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唐代天复二年(902年)的某个月夜,诗人鲍当独自一人来到了栖霞观,写下了这首《宿栖霞观》。此时的大唐帝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朝廷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实际控制。这种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寻求心灵的慰藉,而道观、寺庙等地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鲍当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在他人生的黄金时期,却遭遇了战乱和失意的双重打击。曾经担任过太学博士的他,因为直言敢谏而被贬为地方官。在此期间,他目睹了民间的疾苦,也深感自己的无力回天。在这样的心境下,他选择来到栖霞观寻找心灵的慰藉。 栖霞观位于京城长安附近的山麓,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道观。这里山水秀美,环境清幽,历来是文人墨客隐居修身的理想之地。鲍当在这座古老的道观里,感受到了宁静与安详。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视角,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月夜图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和谐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