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寓怀会稽吴道子遇因师

标题包含
寓怀会稽吴道子遇因师
隐沦与释子,时予久往还。 览照不自认,况复思君颜。 昨日山书至,乃梦云萝间。 何必风韵息,始觉万境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隐沦:指隐居的人,此处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或同道中人。 2. 释子:佛教僧侣的通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遇到的一位僧人。 3. 览照:观察自己的样子,即照看镜子。 4. 自认:自己认为;自我认同。 5. 况复:连词,表示进一步的事例。“何况”、“况且”的意思。 6. 山书:此处应指寄来的书信,因为诗人居住在山中的寺庙,故称为山书。 7. 乃梦:"乃"是副词,有于是,就之意;"梦"作名词,意为梦境。"乃梦"在此可以理解为梦境出现。 8. 云萝:云雾和藤萝。此处用来形容如梦如幻的仙境景象。 9. 风韵:风度、韵致。这里用来赞美道子和因师的才情风采。 10. 万境闲:万物都处在宁静的状态之中。“万境”表示一切境界,“闲”表示宁静。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隐居、友谊和梦境的诗歌。诗人鲍当通过描绘他与隐士和僧人之间的交往,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思念。诗中的“览照不自认,况复思君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反思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而“昨日山书至,乃梦云萝间”则表明了尽管现实生活充满艰辛,但梦想和希望仍然在心中摇曳。最后两句“何必风韵息,始觉万境闲”则传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纷扰的追求,强调只有在心灵上达到宁静的境界,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鲍当的《寓怀会稽吴道子遇因师》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此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颇深。诗人有感于时局,以吴道子为寄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鲍当一生际遇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为直言不讳、秉公执法,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压。这使得他对社会的黑暗面有着深刻的体会。此外,他还曾参军戍边,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挣扎。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晚唐时期,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朝廷无力控制局面,导致战火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鲍当深感忧虑,他希望有一位像吴道子那样的英才,能够拯救国家和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他在《寓怀会稽吴道子遇因师》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理想人物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