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旃一首
归一岂应无以返,要言湛谛滓淤淘。
大知直截揣摩渐,积执冥迷厌离劳。
目睫古人曾致论,根尘当念勿喧嚣。
主张名教殚才智,王霸蟠煎火上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归一岂应无以返":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自然状态的理解。"归一"是道教术语,指回到初始的状态或回归到道的怀抱。 "岂应无"表示不应该没有,即应该存在方法。"以返"是指实现这种状态的过程或方法。
"要言湛谛滓淤淘":
这句诗句的意思是重要的话如同清澈的水流冲刷掉污浊的东西。"要言"为重要的言辞,"湛谛"是指清澈且真实的事物,"滓淤"指的是污浊的沉淀物,而"淘"则是指清洗或者冲刷。
"大知直截揣摩渐":
这句诗句表达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大知"是对渊博知识的一种称呼,"直截"是直接的意思,"揣摩"是通过思考去领会含义,"渐"则为逐步地。整句诗意思是学识渊博的人通过直接获取信息逐步去领会事物的真谛。
"积执冥迷厌离劳":
这句诗句表示放弃执着,不再被困惑所困扰。"积执"意为积累并执着于某种观念或行为,"冥迷"表示迷惑不解,"厌离"意味着厌恶并从中抽离,"劳"有辛苦或劳累的含义。
"目睫古人曾致论":
这句诗句提到古人关于“目睫”有过论述。"目睫"在此处是指眼睛的睫毛。"致论"意为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述。
"根尘当念勿喧嚣":
这句诗句的意思是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要被外界干扰。"根尘"是一种佛家术语,指人的感官欲望,"当念"是要保持警觉,"勿喧嚣"就是不要吵闹或者喧哗。
"主张名教殚才智":
这句诗句表示为了坚持道德规范会竭尽全力。"主张"在此处表示支持并推广某事物,"名教"是儒家提倡的社会伦理规范,"殚才智"意为用尽所有的智慧和能力。
"王霸蟠煎火上膏":
这句诗句的意思是统治者需要通过苦难磨练成为贤明的领导者。"王霸"是指治理国家的方法和理念,"蟠煎"是指煎熬或者锻炼,"火上膏"为中药中的上膏药,用以形容经过高温炼制的药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首联诗人指出,回归本源的道理并不是无法理解,关键在于要澄澈地看待真理,去掉杂质。颔联则强调智慧是直达的,不需要慢慢琢磨,过多的执着会让人陷入困境,只有远离这些困扰才能感到轻松。颈联中,诗人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意念,不要让心中的杂念扰乱清净。尾联则表明,努力维护道德教化的原则,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像在炼丹炉里熬制上等的药膏一样,需要经过不断煎熬才能得到精品。全诗层次分明,寓意深刻,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智慧和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勉旃一首》是北宋诗人苏籀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60-1127年之间的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和平繁荣的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苏籀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原本是南宋著名的文学世家苏氏的后裔,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知名的文人。然而,在他的一生中,他并未受到朝廷的重用,反而因为才华横溢而遭人嫉妒,屡遭贬谪。这使得他在晚年时深感悲凉,写下这首充满忧郁和感慨的诗篇。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北宋时期的文人普遍追求功名,他们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由于官场腐败、党派之争等问题,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反而陷入困境。这种社会现象在当时的文人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反映。
苏籀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社会的批判。他通过对古人勤奋励志的赞美,勉励自己不要因为命运的不公而放弃努力。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可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