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晤屈修古即送之入都
士有不得志,栖栖湖海间。嗟余浮浙水,君又去燕山。拔剑为君舞,开樽壮别颜。凉风忽四起,为客倍相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些文人墨客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在江河湖泊之间游历。可叹我在浙江一带漂泊,而你又要离去到燕山的另一边。我为你挥舞剑来助兴,倒满酒为你送行。突然一阵凉风吹来,对于在外的我们更是感到亲密无间。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赣州:地名,今江西省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
2. 屈修古:人名,作者的朋友。
3. 入都:指进京城。古代称京城为“都”。
4. 士:士人,指读书人、知识分子。
5. 不得志:指在仕途上未能实现抱负。
6.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
7. 湖海间:泛指在外漂泊的境地。
8. 嗟:叹息。
9. 余:我。
10. 浮浙水:指乘船经过浙江一带。
11. 君:你,指屈修古。
12. 去:离开。
13. 燕山:古地区名,位于今河北境内,因山脉走向而得名。这里代指北京。
14. 拔剑:抽出剑来。
15. 为君舞:为你舞蹈。
16. 开樽:打开酒瓶,指举杯饮酒。
17. 壮别颜:激励离别的情绪。
18. 凉风:秋风。
19. 忽:突然。
20. 四起:四处兴起。
21. 客:诗人自称。
22. 倍:更加。
23. 相关:关心,挂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各自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坚定决心。首句“士有不得志,栖栖湖海间”,以“不得志”开篇,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艰辛与挫折。紧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漂泊于浙江一带,而友人又将前往北京,暗示了他们为了实现抱负而不断奔波的历程。
诗中的“拔剑为君舞,开樽壮别颜”,通过描绘拔剑起舞、举杯送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这也是对他们离别时心情的真实写照,既有对即将分别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和信心。
最后两句“凉风忽四起,为客倍相关”,以秋风起作为离别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面对分离时的感慨。此时的他们,虽然身在异地,但彼此的心却紧密相连。整首诗歌充满了对友情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令人感动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赣州晤屈修古即送之入都》是明代诗人何绛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末年,当时正值明朝灭亡前夕,社会动荡不安。在这个特殊时期,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寻求报国之道,以挽救国家的危机。
诗人何绛在此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任南康府推官,后因战乱被迫离职。在战乱中,他四处奔波,试图寻找机会为国效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屈修古结识并成为挚友。屈修古是一位有志于拯救国家的士人,此次入都,正是为了投身国家改革事业。
这个时期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明朝末年的政治腐败、战乱频繁和民不聊生。在这首诗中,何绛表达了对好友屈修古的鼓励和期望,希望他在京城能有所作为,为国家出谋划策。同时,诗人也透露出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战乱中的百姓生活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