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藤
援藤穿藓扣云扉,清足高标显翠楣。
风月任随时事改,江山不被世情移。
虽无白酒留君醉,却有青编可自怡。
朱紫纷纷徒说贵,隐居真乐几曾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借助藤蔓穿过苔藓打开云门,清洁双脚来展示绿色横梁的突出之处。
随着时间和风向的改变,月影不断变化;江山依然如故,不受世事变迁的影响。
虽然没有烈酒挽留你一醉方休,但我有诗书可以自娱自乐。
那些身着紫色和红色华服的权贵们只空谈尊贵,谁又真正理解隐居于世的真正快乐呢?
去完善
释义
援藤:即攀援藤蔓。
藓:一种苔藓植物。
扣云扉:叩响云雾间的门扉。这里形容山巅上的寺庙。
清足:清净的内心。
高标:喻指崇高的风范。
翠楣:绿色的门楣。
风月:指清风明月的美景。
时事:世间的时局变化。
江山:自然山水风光。
世情:世俗人情。
白酒:浊酒。
青编:书籍。
朱紫:借指达官显贵。
隐居:离开官场,过与世无争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援藤”为题,诗人通过描绘清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超脱世俗、安享宁静生活的向往。首联中的“穿藓扣云扉”描绘了攀登陡峭山壁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颔联中的“清足高标显翠楣”则展示了山巅绝美的景色,传递出内心的欣喜之情。在风雨变幻的岁月里,诗人仍然坚信江山岿然不动,展现出坚定的信念。
颈联中的“虽有白酒留君醉,却有青编可自怡”表明了诗人虽然身处山林之间,没有美酒佳肴款待友人,但却有诗书可以陪伴自己,享受着心灵的安宁与充实。最后两句则对那些追求名利的人表示了讽刺,认为他们并不了解真正的生活之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援藤》是唐代诗人张炜创作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唐朝正处于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张炜作为一名文人,对于家乡的田园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诗歌中描述了家乡的美景,如春天的藤蔓、夏季的荷花等,这些都是他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的厌倦。
在这个时代,由于科举制度的推行,许多文人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力求通过文学创作来反映民生疾苦。然而,张炜作为一名富家子弟,并未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而是选择继续坚守自己的田园理想。因此,他的诗歌显得尤为纯真和质朴,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