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吟
骚豪矢口便成诗,全异推敲炼句迟。
一字下平揺不动,数聨生就稳难移。
池塘春草英灵处,水月梅花颕悟时。
我亦学吟功未进,每将此理扣心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文人信手拈来便是诗篇,全然不同于反复琢磨斟酌字句的过程。
每个字的运用都恰到好处,一连串的诗句稳固得难以更改。
诗歌的创作就如同池塘边的春草,孕育着智慧;又像水面倒映的月光和梅花,展现着慧黠。
我也努力学着写诗,但技艺还有待提高,时常用心去领悟这个原理。
去完善
释义
1. 骚豪:诗人墨客之意。
2. 矢口:随意说出。
3. 推敲:指作诗时的斟酌诗句。
4. 炼句:精心锤炼诗句。
5. 一字下平:这里指的是一句诗或一个韵脚。
6. 数聨:即数联,指多句相连的诗句。
7. 池塘春草:这里用到了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句,意思是春天来临时,池塘边的春草生长的生机勃勃。
8. 英灵处:比喻人才辈出之地。
9. 水月梅花:指水中月和梅花的倒影。
10. 颕悟:颖悟,有领悟的意思。
11. 我亦学吟:我也开始学习写诗。
12. 功未进:水平还没有提高。
13. 扣心师:心中领会这种道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诗人创作古诗词过程的诗歌。诗人认为,真正的诗人能够迅速地创作出优美的诗句,这与那些苦思冥想、反复修改的诗人完全不同。他们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稳定而不可动摇,每一联的生成都是那么的自然而难以改变。这种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春天的草地、池塘边的荷花,以及月光下的梅花等。然而,诗人自己也还在学习诗词创作的过程中,因此他不断地思考这个道理,希望能够在心中找到诗歌创作的规律和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学吟》是唐代诗人张炜所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诗词歌赋的执着追求和热爱,表达了他对知识和文化的向往。诗中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体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品质。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在这个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空前的高峰,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都活跃在这一时期,他们的作品至今仍广为流传。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张炜正处于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后因官场黑暗而辞官回乡。这段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与此同时,他也接触到了许多民间的疾苦,这些都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素材。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张炜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题材,创作出了具有强烈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的诗篇。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成为了唐诗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