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亭
万木轮囷卧岁寒,一声啼鸟应空山。
兴来小立危栏畔,身在碧云霄汉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所有树木弯曲的躺在寒冷的冬天里,一只鸟儿在空旷的山谷中鸣叫。兴致来时站在危险的栏杆旁,仿佛身处青云之上。
去完善
释义
万木轮囷: 指树木粗壮,形容数量众多且形态各异的树木。
卧岁寒: 熬过寒冷的冬天。这里借指抵抗住了严寒。
兴来: 兴致来了。
危栏: 高处的栏杆,这里可能指的是亭子周围的栏杆。
碧云: 青绿色的云,这里指天空。
霄汉: 天河。
去完善
赏析
《翠微亭》是宋代诗人张炜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诗中通过“万木轮囷卧岁寒”和“一声啼鸟应空山”的描绘,展现了山林寂静、鸟鸣山谷的自然景象。“万木轮囷卧岁寒”一句中的“轮囷”一词形象地描述了树木盘根错节、曲折生长的姿态,而“卧岁寒”则表现出树木在严寒天气中依然顽强生存的精神风貌。此外,“一声啼鸟应空山”中的“应”字将人与自然的声音连接起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涧之间,聆听着鸟语花香。接着,“兴来小立危栏畔”表达了诗人在看到如此美景后,兴致盎然地站在栏杆旁欣赏。最后,“身在碧云霄汉间”则是诗人以超脱世俗的姿态,将自己融入到了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翠微亭》是明代诗人张炜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崇祯年间对江南自然风光的欣赏和怀古之情。该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末时期,时局动荡不安,明朝皇帝崇祯帝在位期间,内外交困,民不聊生。
在这段时间里,张炜经历了宦海浮沉、仕途挫折,深感宫廷之内的尔虞我诈,便选择辞官回乡,醉心于江南美景之中。他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发现了一座翠微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描绘江南风光的名篇。
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虽然表面上看去依然繁华,但随着明朝的衰落,隐忧已经初现端倪。当时战乱频仍,民生疾苦,然而江南一带依然保持着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繁华的市井风貌。张炜在游览翠微亭的过程中,看到了江南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沧桑变迁。
在《翠微亭》一诗中,张炜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江南的自然景色,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歌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让我们得以领略到明末江南的美丽风光,感受到诗人张炜的人格魅力和历史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