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菊泉
近来湖上风光改,古迹三贤亦就迁。
独有菊泉能定力,岁寒坚守此山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期湖泊周边景致有所变化,三名圣贤遗迹也发生迁移。只有菊花泉水保持了稳定性,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仍然坚守在这个山头的前面。
去完善
释义
1. 湖上:指西湖,杭州的著名景点。
2. 古迹:指的是古代的历史遗迹。
3. 三贤:指的是苏轼、苏辙、秦观三位古人,他们在杭州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
4. 菊泉:这里指的是位于西湖边的菊泉,是古人的题诗之处。
5. 定力:指坚定的意志和力量。
6. 岁寒:表示寒冷的冬天。
7. 坚守:坚定的守护。
8. 此山前:这里指的菊泉所在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菊泉”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执着坚守的品质的赞美。首句“近来湖上风光改”,描述了环境的变化,暗示着时代变迁带来的种种挑战。然而在这番变革之中,三位贤士的古迹已经迁移,象征着传统价值观的动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独有菊泉能定力”,这里的“菊泉”代表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恒心。尽管外界环境发生诸多变化,菊泉依然坚守于此,代表了在逆境中保持信念的精神。最后一句“岁寒坚守此山前”,将这种精神与冬日严寒的天气相结合,强调了面对困境依然坚定信念的重要性。整首诗以生动的形象传达了对于信念与恒心的赞美,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荐菊泉》是唐朝诗人张炜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59年,正值安史之乱期间。这一年,唐玄宗李隆基被迫退位,太子李亨即位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战乱使得国家陷入分裂,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此时,张炜的个人际遇也颇有些波折。他曾一度因战乱而避居山林,后来被朝廷任命为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整顿朝纲。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激烈,他很快就遭受到排挤和打压,被贬谪到偏远地区。在这样的人生经历下,他写下了这首《荐菊泉》诗,表达了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
与此同时,唐朝的社会风气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原本崇尚道教、推崇隐逸思想的文人墨客们,开始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炜的诗作《荐菊泉》既表现了他个人的失意与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