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洞霄栖真洞

标题包含
游洞霄栖真洞
笋舆揺兀到山前,就宿栖真古洞天。 老木倚风清鹤唳,湿云拖雨护龙眠。 尘凡夐岀几千仞,足迹经由已半仙。 到此岂容闲咏笔,重来知复是何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竹制马车摇晃着来到了山前,投宿在古时的修炼之地。 古老的大树在风中屹立,仙鹤啼鸣,湿润的云朵拖着雨水保护着沉睡的龙。 这里远离尘世几千米,脚步经过之处如同仙境。 来到这里怎么能让笔闲着,再次到来不知又是何年。
去完善
释义
《游洞霄栖真洞》是清朝诗人张炜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注释: 1. 游洞霄:指游览洞霄宫,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2. 栖真:道家修行的一种方法,让心灵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3. 笋舆:竹制的轻便轿子。 4. 揺兀:摇晃不定。 5. 老木倚风:形容树木古老而沧桑。 6. 清鹤唳:指仙鹤的叫声。 7. 湿云拖雨:形容云雾湿润。 8. 护龙眠:保护熟睡的龙。 9. 尘凡夐出:从尘世中脱离出来。 10. 几千仞:指极高的山峰。 11. 半仙:指达到神仙境界的一半,表示超凡脱俗的状态。 12. 到此岂容闲咏笔:来到这里怎么能不写诗赞美呢? 13. 重来知复是何年:再次来到这里是哪一年呢?
去完善
赏析
《游洞霄栖真洞》张炜赏析:诗人乘着竹轿来到山前,在古老的栖真洞住下。这里的老树依靠着微风,清澈的鹤声回荡在空中;湿润的云彩带着雨水,守护着沉睡的龙。这里的尘世远离了几千尺,仿佛已经有一半成了仙境。在这里,诗人怎能舍得放下手中的笔呢?然而,他不知何时才能再次来到这里。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洞霄栖真洞的体验,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洞霄栖真洞》是明代诗人张炜所创作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初期,大约在公元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由元入明的过渡阶段,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人生际遇方面,张炜曾任明成祖朱棣的翰林院侍读,后来因为直言进谏触怒了皇帝,被贬为地方官员。尽管他在官场遭受挫折,但他始终保持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仰。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从时代背景来看,明朝初年,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逐渐恢复。然而,皇权专制加强,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现象严重。在这种背景下,张炜虽然身处庙堂,但内心却向往清静无为的生活。他通过游览名山大川,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综上,《游洞霄栖真洞》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复杂的,既有个人的人生际遇,又有时代的背景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张炜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