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果寺参寥泉
破屋伶俜断碣横,剥苔仿佛见题名。
自从人去西湖后,一掬寒泉便不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破损的房屋孤独地立于断石之上,剥落的青苔依稀可见刻字。自从那人在西湖离去之后,这捧清泉就变得不再清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知果寺:寺庙名称,具体背景不详。
2. 参寥泉:泉水名,位于知果寺内。
3. 破屋:指破旧的房子。
4. 伶俜:孤独无依的样子。
5. 断碣:断裂的石碑,这里可能指的是知果寺中的古迹。
6. 剥苔:苔藓逐渐剥离,这里表示石碑上的文字逐渐显现出来。
7. 题名:指石碑上刻着的文字。
8. 西湖:指杭州的西湖,这里可能是作者提到的一处知名景点。
9. 一掬:一把,这里形容泉水的量很少。
10. 不清:水质浑浊,不清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知果寺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首句“破屋伶俜断碣横”通过描述破败的房屋和断裂的石碑,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气氛。第二句“剥苔仿佛见题名”中,作者通过对青苔的描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古迹的荒废。接下来的两句“自从人去西湖后,一掬寒泉便不清”则揭示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这首诗通过描绘知果寺的现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文精神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知果寺参寥泉》是唐代诗人张炜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世纪末到9世纪初的盛唐时期。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文化艺术繁荣昌盛,诗歌更是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张炜是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宫廷诗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然而,在这个时期,唐玄宗开始逐渐沉溺于奢侈和享乐,导致朝政日益腐败。张炜作为宫廷诗人,对此有着深刻的感受。
在这首诗中,张炜描绘了知果寺内的参寥泉美景,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他借景抒怀,传达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现实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