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适安隐居
萝蔓纫岩竹翳闾,天然幻出隐人居。
客来欲问山中趣,挂壁丝桐插架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藤蔓与岩石之间,翠竹遮掩了小径,大自然神奇地孕育出了隐士的住所。有客人来访想要了解山中的乐趣,屋子里悬挂的古琴和满架子的藏书正是最好的答案。
去完善
释义
1. 题:题目的意思。
2. 适安:指适合居住的地方。
3. 隐居:避世退居的意思。
4. 张炜:诗人名字。
5. 萝蔓:藤蔓植物。
6. 纫岩:穿越岩石缝隙。
7. 竹翳闾:竹子遮住了门闾。
8. 天然:自然而然的状态。
9. 幻出:呈现出来。
10. 隐人:隐士。
11. 客来:客人来到。
12. 欲问:想要询问。
13. 山中趣:山中生活的乐趣。
14. 挂壁:挂在墙上。
15. 丝桐:琴的别称。
16. 插架书:摆满书架的书籍。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题适安隐居》中,诗人张炜通过对居所环境的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乐趣。首句“萝蔓纫岩竹翳闾”描述了房屋周围的生态环境,藤蔓、岩石、竹子等元素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天然的“隐人居”,暗示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接下来两句“客来欲问山中趣,挂壁丝桐插架书”则是隐喻来访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诗人的眼中,山中的趣味不在于名利的追求,而在于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知识的追求。墙上悬挂的琴(丝桐)和书架上的书籍便是最好的证明。这种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了隐逸生活的魅力,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适安隐居》是南宋诗人张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140年左右。这个时期正是南宋初期,金兵入侵,山河破碎,民生疾苦。
张炜的生平资料有限,但据《乐轩录》记载,他晚年寓居西湖,喜好饮酒赋诗,结交了很多文人墨客,时常游览名胜古迹,谈论古今得失,表现出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首古诗中的“适安”二字可能指他在杭州的隐居所,反映了张炜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诗人亲眼目睹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对朝廷偏安江南、不思恢复故土的局面感到痛心疾首。因此,这首诗也是诗人在抒发内心的无奈和忧虑,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