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葛岭玛瑙寺瞻孤山尊者像
柳风吹兰衿,藓晕识芒履。
寻幽古招提,偶识尊者墓。
断碣眠苍云,慈容惨香雾。
孤山岂无诗,未若壁间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拂柳絮吹过兰花衣领,苔藓中辨认足迹。
寻觅古迹之处,偶然发现尊者的墓地。
断裂的石碑在苍茫云海中沉睡,佛像在香烟缭绕中显得凄清。
孤独的青山没有诗歌可以与之相比,不如墙上的诗句更显意境。
去完善
释义
柳风:春风中摇曳的柳树。 兰衿:兰草编织的衣服,此喻僧人。
藓晕:青苔的生长。 芒履:佛教徒穿的草鞋。
古招提:指寺庙。 断碣:破裂的石碑。
慈容:菩萨的神态。 香雾:烧香产生的烟雾。
孤山:这里指杭州西湖中的孤山。 壁间句:墙上的诗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葛岭玛瑙寺时,在孤山尊者的雕像前驻足欣赏的情景。诗中通过“柳风”、“藓晕”等自然景象,展现了寺庙周边的清幽氛围;“寻幽古招提,偶识尊者墓”则表现出诗人探寻古迹的精神风貌。
“断碣眠苍云,慈容惨香雾”一句,诗人以苍云为背景,刻画了孤山尊者的形象,表达了对其敬仰之情。同时,这一联也暗示了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诗人认为孤山的诗歌无法与石壁上雕刻的诗句相比,表达了对这位古代诗人的高度赞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葛岭玛瑙寺瞻孤山尊者像》是明代诗人张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在这段时间里,张炜辞官归隐,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他的诗作大多表达了这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明朝正处于嘉靖时期,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社会矛盾。政治上,宦官势力逐渐削弱,士大夫阶层逐渐崛起;经济上,江南地区商业繁荣,民间文化日益丰富。在这种环境下,张炜选择远离世俗纷扰,寄情山水,用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