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虚谷

标题包含
虚谷
虚室既生白,空谷亦传声。 山翁抱高标,借为虚谷名。 中有如带水,流出心源清。 我欲从之游,临风濯尘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自然呈现出一片明亮;空旷的山谷里,也能回响着声音。山间老人怀抱高尚的品质,因此成为了虚谷的名誉代表。谷中有一条如带的小溪,清澈见底,从中流淌出内心的纯净。我也想跟随这样的境界畅游,面对清风,洗净心灵的尘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虚谷:即指心灵净化的境界,也可理解为诗人的理想之地。 2. 虚室:指没有杂念的内心世界。 3. 生白:佛教用语,意为无相之境。 4. 空谷:形容清静而幽深的地方。 5. 山翁:山中老人,指隐逸之士。 6. 高标:高尚的品质,标杆之意。 7. 借为:指借用山翁的品质作为自己的榜样。 8. 如带水:形容水流细小如同衣带。 9. 心源:心灵的源泉。 10. 从之游:跟随他一起修行。 11. 临风:迎着风。 12. 濯尘缨:清洗掉尘世烦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虚谷”这一意象的丰富内涵,表达了诗人渴望心灵净化、亲近自然的向往之情。首联“虚室既生白,空谷亦传声”,以虚室和空谷作比,暗含了虚怀若谷的意境,寓意着诗人心境的高洁与宽广。颔联“山翁抱高标,借为虚谷名”,表现了诗人借虚谷之名抒发胸怀,彰显高尚品质的精神风貌。颈联“中有如带水,流出心源清”,则是诗人以带水比喻内心的清澈纯净,表现出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境界。尾联“我欲从之游,临风濯尘缨”,则表达了诗人期望能够投身于虚谷之中,通过心灵的洗礼来涤荡世俗尘埃的美好愿景。整首诗意境优美,韵律和谐,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虚谷》是南宋诗人张炜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5年,正值宋金和议期间,时局相对稳定。 在这段时间里,张炜生活困苦,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他游走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诗艺、谈论国事,抒发胸臆。这种生活经历使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在宋金和议的背景下,民生逐渐恢复,但同时朝廷内部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一方面关注民生,另一方面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担忧。他们在诗歌中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人风气。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