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岩桂

标题包含
岩桂
天街清晓似香林,压担秋花塞市心。 緫被时人低价得,苇帘茅屋尽黄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街上空的清晨仿佛一片香树林,那满街秋天的花朵就像塞满了市场的中心。尽管如此美丽的景色却总是被人们用低廉的价格得到,那些挂有芦苇帘和茅草屋顶的房子都被人们认为是金色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街:泛指城市的街道。 2. 香林:佛教用语,指香气弥漫的树林,这里借指桂花树。 3. 压担:用担子担着,指卖花的人把桂花放在扁担上。 4. 秋花:秋天的花卉,这里特指桂花。 5. 塞市心:在集市中心。 6. 时被时人低价得:指卖花人把价格压得很低,买的人却很多。 7. 苇帘茅屋:简陋的房屋,这里指平民百姓的家。 8. 尽黄金:形容桂花金黄色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岩桂》是宋代诗人张炜创作的一首描绘桂花的小诗。首句“天街清晓似香林”写早晨街道的香气,暗示这是来自桂花树。第二句“压担秋花塞市心”描述秋天盛开的花簇拥在街市中心,就像是担子压满了沉甸甸的果实,这形象地表达了桂花的繁茂和香气浓郁。第三句“总被时人低价得”暗指世人往往轻视这些美好的事物,而最后一句“苇帘茅屋尽黄金”则巧妙地借喻了桂花的价值,它对于生活在平凡世界的普通人来说,就像金子一样宝贵。整首诗言简意赅,用质朴的语言展示了生活中细微的美丽,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岩桂》是北宋诗人张炜的一首描绘桂花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仁宗时期(公元960年-1127年)。这一时期的宋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这个时期,张炜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生活困苦但精神世界丰富。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炜创作了这首描绘桂花的美诗。 当时,桂花不仅在民间广泛种植,而且也在宫廷中被视为祥瑞之木。桂花的花香浓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许多文人都以桂花为题进行创作。此外,桂花还与中秋节有着紧密的联系,被认为是月亮的象征,代表着团圆和美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