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赵真休
曾向诗坛夺锦袍,至今湖海诵风骚。
何如放下浑无事,句不惊人意更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为了赢得文采比拼而努力,如今诗名传遍四海五湖。
若能做到彻底放下追求名利,平淡无奇的诗句中却蕴藏更高的意境。
去完善
释义
"曾向诗坛夺锦袍":在古代,“诗坛”是指诗歌创作的场所,这里可以理解为文学界;“夺锦袍”意为在文学比赛中获得荣誉。
"至今湖海诵风骚":"湖海"在这里指代广阔的社会;"风骚"则指古代文人的风采和才华。这句话是说,这位诗人虽然过去在文学界赢得过荣誉,但现在他已经在更广阔的社会中展示出他的才情。
"何如放下浑无事,句不惊人意更高":"何如"是古文中的常用词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如何"或"怎样";"放下"在这里指从名利中解脱出来;"浑无事"表示内心平静、没有烦恼的状态;"句不惊人"表示诗歌的语言并不突出或者华丽;"意更高"则表示诗人的情感更为深厚和高雅。
去完善
赏析
《简赵真休》是元代诗人张炜的一首五言绝句,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赵真休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其人生态度的肯定。
首句“曾向诗坛夺锦袍”,意为诗人曾与赵真休一起在诗坛上争艳斗丽,体现了两人才华横溢的形象。次句“至今湖海诵风骚”,意味着他们的高雅诗篇在江湖广为传颂,成为一代佳话。第三句“何如放下浑无事”,则是劝告对方摆脱名利纷争,保持恬淡心境。最后一句“句不惊人意更高”,意味作品不再追求华丽辞藻和险怪风格,而是从平凡生活中发掘诗意,彰显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简赵真休》是明代文学家张炜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时期,正值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阶段。在那个时候,儒家思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科举制度盛行,文人墨客纷纷以诗文抒发胸臆,寻求功名。
张炜,字令昭,号怀蕉居士,祖籍江苏苏州,生于山东青州。他一生经历了弘治、正德、嘉靖三个朝代,历经了世态炎凉、宦海浮沉。尽管他才华横溢,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跻身庙堂,最终郁郁而终。他的诗歌多表现生活艰辛、怀才不遇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与赵真休的情谊,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无奈。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和互动成为了一种风尚,诗酒唱和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张炜通过与赵真休的书信往来,寄托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友情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