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辛丑长至后九日其夕大风

标题包含
辛丑长至后九日其夕大风
朝家祷琼瑞,天忽赐雄风。 静听耳轰皷,冻眠身屈弓。 把茅吹卷后,矮柱兀揺中。 拶晓怪威息,太阳升海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家庭祈祷求福祉,天赐鸿运如狂风。 寂静之中听雷声,寒风拂面如弓身。 草屋在风中摇曳,木柱孤独地摇动。 黎明时分,威势渐消,太阳从海上升起。
去完善
释义
1. 朝家:指朝廷。 2. 祷:祈求。 3. 琼瑞:瑞雪。 4. 天忽:突然间。 5. 雄风:强劲的风。 6. 静听:安静地倾听。 7. 耳轰皷:形容风声如鼓声般轰鸣。 8. 冻眠:因寒冷而睡眠。 9. 屈弓:弯曲的身体。 10. 把茅:指用茅草搭建的屋顶。 11. 吹卷后:被风吹卷。 12. 矮柱:低矮的柱子。 13. 兀揺中:独自摇动。 14. 拶晓:压迫黎明时分。 15. 怪威息:指风力减弱。 16. 海东:东方的海边。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辛丑年冬至后的第九天夜晚,狂风大作的场景。朝廷祈求神灵赐予丰饶的瑞雪,不料天公突然降下狂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寒风呼啸的声音,以及人在寒冷中蜷缩的身体状态。在风雨飘摇中,房屋、树木等物体也被风吹得晃动不止。尽管清晨时风力减弱,但太阳从海上升起,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体现了自然的威严和生命的顽强。全诗语言生动,情感浓烈,令人如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辛丑长至后九日其夕大风》是明朝文学家张炜创作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约公元1371年)。当时正值明初建国之初,社会动荡,战争频仍。在此背景下,诗人以“辛丑长至后九日其夕大风”为题,通过对冬至之后九日夜里大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期的忧虑和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这一时期,张炜本人也经历了诸多人生际遇。他曾参与明初的科举考试,虽未能脱颖而出,但仍以才学名闻乡里。在战乱时期,他一度被迫离乡背井,流浪他乡。这些经历使他深刻地感受到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也更加珍惜安定的生活。 此外,当时明初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一方面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另一方面社会经济亟待恢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炜的诗作更多地反映了民生疾苦和战乱带来的痛苦。他以独特的笔触,描绘出大风肆虐、民生凋敝的景象,传达出对和平盛世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