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千

标题包含
秋千
吾今两鬓已成丝,每每逢春独自辈。 最恨秋千无力上,风流不比少年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今我的头发已经变白,每次春天来临我总是孤独度过。我最讨厌的就是自己身体虚弱,无法像年轻时那样风度翩翩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秋千》:古诗歌名篇,出自明代诗人张炜的《秋千》组诗。本诗为其中一首。 2. 吾:我。 3. 鬓:指代头发,表示人的年龄。 4. 成丝:形容头发变白,多用于比喻人老。 5. 逢春:遇到春天,可以理解为在春天之时。 6. 独步:一个人行走或徘徊。 7. 秋千:一种传统娱乐方式,此处指代作者年轻时的风流往事。 8. 无:没有。 9. 上:登上,这里意指玩秋千的人越来越少。 10. 风流:指潇洒飘逸的风度和才艺,也泛指生活繁华热闹。 11. 不比少年时:指如今的风流景象已经不能与年轻时相提并论了。
去完善
赏析
《秋千》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春日里独自登上秋千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流逝、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感慨。首句“吾今两鬓已成丝”点明了诗人的年纪和心境,透露出一丝苍老的气息。接下来的“每每逢春独自辈”则表达了诗人每当春天来临时,总会独自一人登上秋千的心情。然而,最令人惋惜的是“最恨秋千无力上,风流不比少年时”。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已经无法像年轻时那样潇洒地荡起秋千,这种无法挽回的青春流逝让诗人感到无比遗憾。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诗人春日独登秋千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惆怅和对过去的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千》是南宋词人张炜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大致创作于公元1167年至1189年之间,其时正值金国入侵,战乱频繁,南宋政权偏安一隅的局势。 在这动荡的岁月里,词人的生活也颇为波折。他曾随军征战,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民间的痛苦。然而,他并没有因为现实的压力而放弃对诗词的热爱,反而将人生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融入到作品中,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词人的创作风格受到了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词人的影响,他们提倡词要抒发壮志豪情,反映现实生活,以此来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在这样的氛围下,张炜的词作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战斗精神,如《秋千》一词中的“吊膀子”“踢毽子”等形象,既描绘了民众在战争中的坚韧不拔,又表现了词人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