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郊行有怀
行春车马渐无多,闲步郊原玩物华。
已角未腴阴径笋,似香非韵别篱花。
子规饶舌空催客,蛱蝶贪游不恋家。
常记湖邉同咏赏,归鞍扶醉月笼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踏青的车马逐渐稀少,闲暇时漫步郊外欣赏万物生机。
小径旁的竹笋刚刚抽出嫩芽,别处篱笆上的花儿散发出淡淡幽香。
杜鹃鸟不停地啼叫催促旅人归家,蝴蝶却贪玩不愿飞回巢穴。
常常回忆起在湖边一同游赏的美好时光,归途时,骑着马鞍微醺,月亮披上一层薄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春晚:春天的末尾。
2. 郊行:在郊外散步。
3. 有怀:有所怀念。
4. 行春车马:指春天的游春车马。
5. 渐无多:逐渐减少。
6. 闲步:悠闲地行走。
7. 郊原:郊外的原野。
8. 物华: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9. 已角未腴:竹笋刚刚生长出来,还没有变得圆润。
10. 阴径:阴暗的小路。
11. 似香非韵:形容花的香气不太明显。
12. 别篱花:篱笆旁的花朵。
13. 子规:杜鹃鸟的别称,传说它的叫声会让人产生思乡之情。
14. 饶舌:话多的意思。
15. 空催客:白白地催促离别的客人。
16. 蛱蝶:蝴蝶的一种。
17. 不恋家:不会留恋家乡。
18. 湖邉:湖边。
19. 同咏赏:一起欣赏美景。
20. 归鞍:骑马回家。
21. 扶醉:喝醉酒。
22. 月笼纱:月亮被薄纱般的云层笼罩。
去完善
赏析
《春晚郊行有怀》是一首描绘春日郊外踏青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行春车马渐无多”描述了春天的气息已经渐渐浓烈,郊外的游人越来越少。接下来“闲步郊原玩物华”则表现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宁静与舒适。
诗人用“已角未腴阴径笋”和“似香非韵别篱花”这两句来描写自然景物。其中,“角”和“腴”分别指竹笋的形状和生长状态,而“香”和“韵”则表现了篱边花朵的香气和韵味。这些形象的描绘传达出春天的美好,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喜爱。
接下来的“子规饶舌空催客,蛱蝶贪游不恋家”两句,通过子规鸟的啼鸣和蝴蝶的翩翩起舞,表达了春光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子规鸟的啼声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时间,而蝴蝶的飞舞则象征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最后,诗人以“常记湖邉同咏赏,归鞍扶醉月笼纱”收尾。这两句回忆了昔日与朋友在湖边共赏美景的美好时光,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同时,“扶醉月笼纱”的画面也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晚郊行有怀》是明末清初诗人张炜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正是清朝康熙皇帝统治时期。在这一年里,由于朝政的动荡和战争的影响,民生疾苦,百姓生活困苦。
张炜,字居正,号曲江居士,江苏长洲人,是清代著名的文人、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在康熙年间担任翰林院编修,后来因触犯权贵被贬为庶民,流寓江南。这一人生际遇使他对民生疾苦有了更深的体会,也为他日后成为关心百姓疾苦的士人埋下了伏笔。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张炜对民间的苦难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国家的治理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他在《春晚郊行有怀》这首诗歌中,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美好愿景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