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冬至

标题包含
冬至
冷笑书云上鲁台,乖祥俱向眼中猜。 阴逢剥处自阳复,否到极时须泰来。 霜剪草茸寒欲断,日烘梅粉暖全开。 吾侬唤作寻常事,坐看儿童拜节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笑着望那云端高处的小山,和蔼的样子都在眼中有迹可循。 阴暗之处自然会有阳光重照,厄运到达顶点好运自然会来。 就像严冬中的小草严寒欲至,而温暖的阳光却让梅花盛开一般。 这些我都看作是平常的事,坐着看着孩子们回来庆祝节日。
去完善
释义
1. 冷笑书云上鲁台:此句中的“鲁台”是山东的一个地方,这里指的是在诗人心目中的某个高台之上,因为天冷了而使得云层显得比较厚实。 2. 乖祥俱向眼中猜:这句的意思是说世间的吉凶福祸全都隐藏在事物表象中,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察觉。 3. 阴逢剥处自阳复:“剥”在这里指代八卦中的一卦,意为万物从巅峰逐渐走向衰败;而“阳复”则指重新恢复生机。整句话的含义是阴阳相生,表达了自然规律的哲理。 4. 否到极时须泰来:“否”是易经中的一个卦象,象征逆境或不幸;而“泰”则象征顺境和幸福。这两句意味着逆境到达极限时自然会转向顺境。 5. 霜剪草茸寒欲断:描述了严寒的冬日里,草木受冻的现象。 6. 日烘梅粉暖全开:阳光照射着梅花,使得梅花盛开。 7. 吾侬唤作寻常事,坐看儿童拜节回:诗人把过冬看作是很平常的事情,就像看着孩子们在节日里玩耍一样普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传统中华文化为背景,通过描绘冬至这一特殊时期的自然景象和社会风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首联描述了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心中既存着对温暖的期待,又暗暗揣测着即将到来的变化。颔联中,“阴逢剥处自阳复,否到极时须泰来”两句传达出世事循环、物极必反的哲理,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世界的规律。颈联则通过“霜剪草茸寒欲断,日烘梅粉暖全开”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尾联中,诗人以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安慰自己冬至这一天的传统习俗——儿童祭拜,不过就是平常小事一桩。整体来看,这首诗充满寓意,富有哲理,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文化涵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至》是明代诗人张炜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明朝万历年间(约公元1573年至1620年)。在这个时期,明神宗朱翊钧在位,年号万历。张炜,生卒年不详,字子敏,福建建瓯人。据记载,他“博洽好古,尤长音律”。 在万历年间,明朝政权逐渐走向衰败,宦官权势炙手可热,政治腐朽黑暗。然而,这个时期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们纷纷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张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他的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创作了许多富有哲理和生活气息的诗篇。 《冬至》这首诗描绘了冬至这一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张炜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总之,这首诗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它反映了张炜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