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友人惠笔
翰墨场中浪得名,近来研席愧尘侵。
紫怀心素锋铓健,红束腰身管套深。
珍重故交分数种,胜于埜老获千金。
便当拂茧晴窗下,賸写新诗倩鹤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文学的海洋中赢得了名声,但在最近的学术研究中却感到惭愧。
保持内心的真诚和锐利,坚守原则,不为世俗所动。
珍惜与朋友的交往,感受到他们的珍贵,胜过荒野中的老人获得千金的财富。
所以,我愿在阳光明媚的窗户下,多写一些新的诗篇,请仙鹤们一起歌唱。
去完善
释义
1. 翰墨场:指文人墨客相聚之地。这里代指书法或文学创作。
2. 研席:砚台旁的座位,即书桌。
3. 紫怀:紫色布袋,用来装毛笔的袋子。
4. 红束腰:红色腰带,这里用来形容笔管的形状。
5. 分数种:表示分得多种名贵之笔。
6. 埜老:山野老人,这里指民间艺人。
7. 拂茧:整理丝茧,使丝线整齐有序。这里借指写字前的准备工作。
8. 賸写:剩下来,留下。
9. 鹤吟:以鹤鸣之声比喻书法之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谢友人惠笔》是清代诗人张炜的作品。张炜以“翰墨场中浪得名,近来研席愧尘侵”开篇,表达了对在书法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谦虚态度。接下来,他以“紫怀心素锋铓健,红束腰身管套深”描绘了毛笔的特点,传达出笔尖锋利、笔身精致的美感。
紧接着,张炜通过“珍重故交分数种,胜于埜老获千金”来表达自己珍视这份友谊,认为友人的馈赠胜过千金,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而最后两句“便当拂茧晴窗下,賸写新诗倩鹤吟”则表明了诗人想要以此笔挥毫泼墨,创作出更多优美的诗篇,以表达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真挚,展现出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友人惠笔》这首诗,出自于唐代诗人张炜之手。据史书记载,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当时唐朝的国力正处于鼎盛时期,而张炜作为一个颇有才情的文人,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皆未能及第。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一系列表达壮志未酬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张炜通过感谢友人的赠笔,寄托了自己对文墨的眷恋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同时,他也借笔喻人,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和自己在宦途中的孤独与无奈。这种情感在唐代文人中颇为普遍,他们往往在追求功名的同时,也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反思。
去完善